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诗中最美的送别诗千古名篇有哪些?
李白,诗人,两句唐诗中最美的送别诗千古名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往今来,送别诗词汗牛充栋,千古名篇不胜枚举,它抒发着诗人离别之意,思念之情,有的豪爽放旷,有的含蓄温婉,有的云淡风清,有的情深意浓,但无论怎么抒情表意,都离不开“意象”。千百年来,为表达依依不舍的送别情,古人运用了很多意象,现本人不揣浅陋,将古人有关送别的诗句意象化用组合,凑成一篇打油诗,聊博一笑耳,本人才疏,难免挂一漏万,欢迎各位朋友指正补充。
诗人好基友,依依满别情。残阳照孤云,长亭更短亭。
玉盏盛清酒,欲饮闻笛笙。莫愁关山远,明月伴君行。
兰舟催发处,南浦芳草汀。迢递相思意,折柳送亲朋。
秋山子规啼,长空雁飘零。愿君路平安,万语频叮咛。
雨斜海风轻,寥落四周星,孤帆何处边?江河水急行。
天明登前程,双泪落不停。巴陵无限路,萧萧班马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只有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哥用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张阔的社会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第一、数量多。唐代诗文中无论偏重田园还是边塞题材,无论长于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手法的,都曾写过送别诗。像李白、王昌龄、王维、杜甫、刘长卿、孟郊、贾岛等人的送别诗,在其全部存诗中比重很大,有的竟占了半数。即使有的是人今存诗数首甚至一首,也包含甚至只是送别诗。如王之涣、晁衡、杨志坚等。现存五万首唐诗,送别诗占近五千首。
第二、内容广。形形色色的作者既相互送行酬别做诗,自然使送别诗中所反映的内容相当广泛,五彩纷呈。举凡赴举、落第、升迁、贬谪、出任、辞官、归隐、赴边、远游、归家以及婚姻家庭等等,都是送别诗题材,尤其重要的是唐代送别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与个人机遇密切相关的社会兴衰。如杜甫的《三别》描绘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在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是用比喻一一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情深谊厚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再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至于“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浓重的情感的色彩。
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颔联借孤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颈联用浮云和落日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第三、质量高。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重要的原因在于为数可观的优秀诗人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抑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韩愈的奇崛雄放,李商隐的邈绵典丽,杜牧的英发俊逸等,在其送别诗中都有生动独特的表现。
而且唐代诗人还在送别诗中进行了大胆创新,领军人物有李白和杜甫。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书云》几乎没有一字涉及送别,却是最真诚的送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迷离倘恍的梦境象征个人身世,暗示别离的不可避免,并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旷古奇句作结。
杜甫的《三别》更是空前绝后,写他人之别本不多,为下层劳动人民写别更是少有。杜甫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在安史之乱的灾难背景下展开新婚夫妻、垂老翁媪和无家的归乡人的生离死别,惟妙惟肖,催人泪下。
其他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激励着一代代送别的人们,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被谱为阳关三叠广为传唱。李白的《赠汪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商險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都异彩纷呈。
诚然唐代送别诗备受世人推崇根本在于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人情美。不管送别诗是悲苦还是乐观,都包容了人世间最纯美的情感在里面。
他一方面具有悲的特性。诗人们尽情宣泄分别的痛苦,几乎每一首诗里都可见到“飞蓬\" “柳枝\" “长亭\" “秋暮\" “荒塞\" “别泪\" “惆怅\"等情感性词语。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另一方面悲中渗透着乐观。在送别诗中送或别者一面用酒来冲淡悲苦,一面用理性的认识安慰对方,充满乐观的人生信念。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杜牧《赠别》“一不胜枚举。
上一篇:孩子从小被母亲抛弃,长大后又想与孩子相认,这样的母亲能认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