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都承任有钱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还是都在追求金钱呢?
金钱,幸福,有钱都承任有钱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还是都在追求金钱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都承任有钱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还是都在追求金钱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都承认有钱不一定幸福,应该注意“不一定”这个词,这也就是说明很多情况下,有钱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幸福感。
一、有钱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让家里人在一个环境宜人,空气清新的优质环境下生活。尤其是老年人,呼吸系统不太好的人,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通常环境好的房子,房价都是不菲的。有钱才能够负担得起。
二、有钱能够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水平,现在的课外辅导班门类多样,唱歌,跳舞,绘画,跆拳道,英语培训,架子鼓等等,可以丰富小孩的业余生活,也能增加技能,提升个人魅力。然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金钱来支撑的,有钱的家庭可以跟随孩子的喜欢,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兴趣班。
三、有钱在生病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看过很多家庭经济情况比较不景气的人家,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全是因为没钱或者是怕人财两空负债累累,直接就放弃了治疗。而有钱虽然不一定能够保命,但有些人通过及时的治疗,专业的护理,确实也是恢复了或者说是延长了生命,甚至是提高了生命质量。
四、有钱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都是以经济的多少来论成功与否的。有钱有势,不光会得到亲戚朋友的追捧,就连自家人,都会高看一眼。很多人都享受经济成功被人仰视所带来的成就感。
五、有钱的情况下,身边的亲戚朋友对待你的父母,你的儿女都会是毕恭毕敬,恭维的状态,让家人也跟着享受一把被人尊重被人喜欢的感觉。
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待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是大家都在追求金钱这件事呢?不妨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一生中,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就是“钱”所代表的物物交换的能力。
我们都承认有钱不一定幸福,可是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甚至寻找过关于幸福的答案,看上去非常真实,但是自己却无能为力。
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认可、还能被自己“可操作”的通往幸福的路,那么一定是义无反顾、不管任何艰辛的勇往直前;当然有一个前提,是能够排除自己前行路上的一切障碍。
我们可以从少数、极少数的人身上得到这一点的验证。比如,明确自己理想、梦想的人,他们在想起、做着关于梦想的事情时,他们是笑着走过苦难、磨难的!因为,内心澄净的人都能够明白,一切事情有其“自然的道理”,困难、逆境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久晴必雨、久旱必会逢甘露、久别必会重逢、合久必分.... ...
所以,困难、逆境,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自己在困难面前迷失了自己目标的方向。
而最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并不是困境,而是路边野花的炫耀。当你在艰难困苦中苦苦支撑的时候,旁边的花枝招展是否会骚动了你初心?车马喧闹的繁华,是否会让你远离自己孤寂的独行?
这需要看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的做到“知止而后定”。
对于金钱的超越现实需求的渴望,来源于人们从小被灌输的不当认知。
对于追逐金钱的目标,要么就是自己的初心(极少数),要么是自己在习俗与习性教导下的一个指令。因为我们一般都把拥有金钱,与幸福、个人能力、成就感、尊严、地位相关联,而这些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们都可以从他人向我们炫耀时,让我们深深感到一种压抑的愤怒,谁都想让自己可以扬眉吐气、被人敬仰——这是内心一生的需求欠缺。
我们都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这个金钱的数量,实际上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需要,而是凭借这欲望的指导之下给了一个“巨额的”数字,让自己一生追求都可能无法僭越——压力、焦虑也由此而生,在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沟壑,让自己一生拼命跳跃。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认清楚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认清自己的欲望,然后自行做出的一个选择。
这个“应该”没有标准,能够称得上标准的,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衡量,倘若你可以喜悦、压力尚可、充满斗志、或者知足而乐,那么,你就是在实现自己梦想、理想、需求的路上;如果你深感焦虑、烦躁、过大压力,那么你就是走在实现欲望的路上。
金钱,从来是在你风险于社会大众时,大众给予你的服务反馈,你顺应价值之道,你就得到金钱。
而幸福,是你对自己一生感觉的追求,如果你做了跟随内心真实渴望的路,那么,幸福就会一直相伴你左右,结果实现、还是过程中,你都会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因为幸福,与结果无关,至于你的心境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白鹿原中有一情节:白嘉轩和他姐夫二人只身前往百万清军大营劝阻清军退兵,姐夫一介书生与主帅何大人长谈后清军撤兵,白嘉轩问他姐夫为何何大人会退?姐夫说:人活着无外乎追求两件事,一是生前利,二是死后名,何大人会退兵是因为不想背负千古骂名。月余后,何大人被慈禧太后问斩,姐夫应约去何大人故乡教书5年。
现代人有死后名的概念嘛?也许有,根据人类需求等级,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都排在较高层级的需求,需要等待前几级的需求满足以后才会开始追求精神需求,而故人受到的教育是二者平等,不分前后,是选择的问题,所以个人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时代的不同,教育的不同,社会展示给儿童的就是物质大于一切。
上一篇:杨柳岸边绿裙红伞。请君赐一下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