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练就金庸那样的文笔?
文笔,武侠小说,他的怎样才能练就金庸那样的文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才能练就金庸那样的文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讲故事是一种天赋,跟文笔已经没有关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自觉不自觉作了一个预设,那就是金庸文笔非同一般。问题是,金庸那样的文笔是个什么文笔呢?先查了一下词典,文笔,大意是写作技巧和文章风格。那么金庸的文笔就存在两个方面的内容:写作技巧和风格。
我们先说说写作技巧。就不去引用王朔那样自带节奏的批评了,金庸迷们不可能接受,就按照写作技巧最基本的意思去理解吧。写作技巧是可以理性分析且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段,如金圣叹批《水浒传》,总结过很多方法,什么横云断山法,草蛇灰线法。总而言之,涉及到语句修辞和布局谋篇等的手法吧。(任我行,图片来自百度)
那么,金庸的小说有没有在语句修辞和布局谋篇等方面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呢?也许是我读金庸读得不够多,也许是本人愚钝,但实在没有发现他在这些方面有什么与众不同。在语言方面,感觉古龙的更有特点,在布局谋篇方面,金庸跟梁羽生比,也很难说超越。
也就是说,仅就个人观感来说,金庸在写作技巧方面,不说去跟纯文学相比,跟几千年来的通俗文学相比,比如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相比,并没有超越吧。既然如此,就不存在这方面的特别优点。(郭靖长黄蓉,图片来自百度)
再说风格。风格从一般意义上说指的是文章体式上独具一格的风貌。金庸小说语言半文半白,可以说相对今天大路货的大白话来说,较为典雅,但实际上半文半白的语言,在文学史上太多了,不管是与《七剑十三侠》《铁骑银瓶》《蜀山剑侠传》还是更早的《水浒传》、“三言二拍”还是《金瓶梅》什么的相比,也很难说有什么无法取代的特点吧?
也就是说,从个人感受来看,金庸在风格层面,也难说形成了个人特点。
金庸武侠小说在整个武侠小说史上,当然说是高峰,一点问题没有,而从文学史来看,金庸小说的文笔,并不突出,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金庸小说在文学上的价值。金庸散文的文笔其实写得比武侠小说好,不过可惜没多少人去看他的散文。(林青霞饰东方不败,图片来自百度)
说金庸小说好,窃以为并非在文笔上。说怎么才能炼成金庸那样的文笔,只能说绝大部分武侠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请不要说有文笔这个词,应该说实际上基本的表达都没有过关才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学习金庸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还是没问题的。金庸小说的好,主要还是在主题、情节和人物刻画上面,做到了绝大部分武侠小说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写作的主题,比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笑傲江湖等,都是武侠小说当中一再学习和表现的内丝;他刻画的一些人物,如郭靖、黄蓉、杨康、杨过、任我行、令狐冲、岳不群等都已经给无数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设置的一些情节,如乔峰大战聚贤庄、华山论剑等都堪称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金庸的文笔并不惊艳,不如古龙潇洒,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在于把控,主线副线井井有序,脉络相交却丝丝分明。
曾经点评过《笑傲江湖》的林平之,他和《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是相同作用,可以看做是“负”主角。因为他们与主角关系特别大,很多事情都能纠结到一处(林平之的辟邪剑法,小师妹,甚至是华山派,都是全书的重点),所以金庸才不惜笔墨。而其他作家没有金庸的这种能力,挖掘不到类似的人物,所以就不如金庸的立体多变,也不如金庸的立意深远(通过负主角明示暗示)。
我一再推崇一本小说《四面墙》,里面的人物刻画,不比金庸多让,甚至有过之,而且主线节奏很好,如果他能改行写武侠,没准会是另外一个金庸。但也有人说,此人是际遇使然,恐怕《四面墙》是他的绝唱。
总的说来,金庸的小说,第一是结构控制,大师级别的,好比好莱坞大片工业化,虽然有模式化的嫌疑,但你不能不承认,如此把控堪称完美。第二是人物刻画,精彩的配角,让人爱不释手,如数家珍。第三才是腹有经纶,旁征博引,让人击节。
所以,你想学金庸,先学架构,把控主线副线支线,控制节奏。然后是挖掘配角,至于旁征博引,就算不学,你也是一流人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如何才能练就金庸这样的文笔?我只能遗憾的说,几乎不可能。在武侠小说这个领域,金大侠是名副其实的独孤求败,能与之比肩的一个都没有。古龙梁羽生们尚且被他甩开老大截,又遑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过强如金庸,他的写作功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1955年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算不上优秀,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加深,金庸先生的笔力和功力逐渐深厚,才臻入化境。
二、他的文笔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他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旧武侠小说,可以说这是他日后如此成功的基础教育;无论是故事人物,古代的知识,包括语言,大量的阅读,都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概括的说就是多读多写。
三、他的出身及经历,形成的独特感情,是他写好武侠小说的另外一个重要基础,也就是文学理论说的文学来自于生活。金庸先生经历了日寇入侵,国破家亡,,这种少年时代的艰辛和颠沛流离,使他的性格和感情得到了磨砺,也是他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
上一篇:“为孩子不离婚”的观点是否正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