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颈动脉易损斑块如何检查?
颈动脉,易损,超声颈动脉易损斑块如何检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颈动脉易损斑块如何检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常见的临床疾病,通常患者颈部彩超检查出现类似症状时,需定期去医院复诊,或根据具体症状完善更加精细的检查。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查项目很多,可分为B超检查、放射性检查、造影检查三种类型。
目前针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查,最常用、技术手段最成熟的检查方式为二维灰阶超声检查。这种检测方式会通过超声波反射的频率与强度判断斑块类型。易损斑块通常会表现为低回声斑块。
造影术是目前判断患者体内环境精准度最高,成像最为清晰的检查方式。动脉存在易损斑块的患者,可在血管中注射造影剂后于影像学下成像,可以直观的判断斑块的大小、类型与基本形态。
了解更多关于介入治疗的知识,关注【臭氧介入专家何晓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随着斑块的不断增长,颈动脉管腔随之变窄,或者颈动脉斑块脱落形成血栓,会造成颅内动脉栓塞。一般在体检时,通过颈部B超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斑块,但颈动脉易损斑块如何判断呢?
颈动脉易损斑块如何检查?
其实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种,一种是“硬斑”,这种斑块相对稳定,不易脱落,相对较为安全,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关药物治疗,一般不会增长,还有可能消退,这种斑块不必过于担心。但还有另一种斑块,相对不稳定,通常称为“软斑”,也就是问题里的易损斑块,这种斑块内所含脂质多,内皮薄,如同“皮薄馅多”的饺子,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加速饺子皮的破裂,一旦血管内皮损伤破裂,斑块脱落进入血液,就会引起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
因此,在借助B超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需要咨询医生借助CT以及核磁共振共同诊断是稳定斑块还是易损斑块,如果颈动脉内膜到中膜的厚度小于1.1毫米,即便发现了几个几毫米的斑块,也不要过度担心,这种斑块很可能属于硬斑。但如果厚度超过1.1,这时要引起重视。
如何防治易损斑块呢?
造成颈动脉斑块的罪魁祸首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以首要任务是降低LDL-C的水平,饮食上要少吃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坚持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同时还要加强体育运动,规律作息。必要时要服用药物治疗。
其次,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男>45 岁,女>55 岁)、长期吸烟酗酒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总之,发现颈动脉斑块后,不要听之任之,不管不顾,但也不必过度担心,一般经过合理治疗后,颈动脉斑块会缩小甚至消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颈动脉板块的稳定性是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所谓易损板块指的是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形成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早期识别斑块的特性,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是很重要的。
检查一般可以选择这两方面;
超声诊断
血管内超声(IVUS):血管内超声是侵入性的以导管技术为基础的显像技术,可以区分内膜、中膜和外膜,检测脂质池容积,确定无回声的斑块富脂区域并且可以通过量化坏死核心确定易损斑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