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海归再归海?
自己的,在国外,也是如何看待海归再归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近五年来,我国出现大规模出国人才回流,但与此同时,已经海归的人才中出现过半人才想重新归海,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正常,只有交流才能促进进步,走出去,请进来,互惠互利,以平常心对待即可。现在是自由、个性发展时代,在哪发展对自己有优势就在哪发展,一味地指责出去的不回来,回来的又没实力,未免狭隘。尊重别人选择,没必要妄加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龟必须走向大海,大海也非常欢迎海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看待?
1,尊重个人选择
2,地球人有迁徙自由(联合国人权公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归潮”再度掀起热潮,最大“海归潮”刷屏,引起人们对这件事情非常的很大关注。很多人或许也发现了,每年似乎都是“最大”形容海归潮。
出国留学的人员,说白了其实有一半左右的人是有移民或者直接留在国外工作的。但是处于各方面原因,最后归国。
在归国后发现,一切跟自己想象的还是有出入的,国内的就业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不是非常的有能力,在国内也许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自己付出那么多留学精力、费用的优势。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6.11万。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归国率高达79.4%,共计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
海归潮的“最大”话,也体现着留学人员的“最大化”,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在成倍增加。
但是这其中大多数的留学生,选择的是欧美国家的比较多,主要是美国和英国。
对于很多想要继续留在国外的留学生来说,获得移民资格和当地工作签成了很难的事情,就好比北京市摇号。
无奈之下,肯定有大批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但是国内就业竞争依旧很激烈,有些在国内已经就业的留学生,最后也会发现,在国内就业跟自己想象的有所差异,不过在就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资本之后,再度归海成为了当下的选择。
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自己在国外所学专业,在国内根本没有其专业对口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为了继续自己的专业研究,只能选择再度归海。
跟大家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们体会不到贴切的原因。
说说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吧。
两年前小编的一个留学生朋友毕业回国,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家人、朋友很多都在国内,所以那时候也是因为想要重新回归到自己有关系的圈子里,不至于在国外继续着独行侠的生活。
二是因为对传统华人就职的金融和IT行业不感冒,也不是很擅长,所以一心想做marketing相关工作。但是作为大学生去留学,本身的语言背景也是处于劣势,所以当时在国外找工作觉得没有自信。
三是因为觉得国内现在日益发展飞速,在国外待久了也不免无聊,就想着回国能够有一些新鲜感。
所以选择了回国工作,选择了发展迅速有前景的上海。
996、工资不错但公司不大,团队文化和企业文化都给人一种被上级老板压榨的感觉,每天也是重复性的做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的成长。在经历过一系列的被工作上的摧残,他整个人都累到每个周末在家里发呆,即使是在上海这座魔都,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好好体会这座魔都的魅力。
而这些的积累,恰恰在某天一件小事上彻底爆发了,也成为了之后“归海”的导火索。
那是一个平凡的一天,他像平常一样骑着共享单车上班,依旧把车停在了路边的人行道,一个大叔,应该是街道管理员之类的,跑过去一把抓住他的衣服,大声怒吼的呵斥着“今天有上面的领导你知不知道,你还敢这样停,赶紧给我停过去!”
朋友对共享单车规范停放是支持的,但是对于唯领导的这种做事风格十分的唾弃。以及因呵斥拉扯遵守“日常停车规范”公民的暴力行为感到不能苟同。
对,就是这么一件所谓的“小事”,成为了“归海”的导火索。
对国内一些文化的无法认同,以及无法适应,那么只好选择离开。
在回到之前留学的国家之后,再重新拾起信心,很快的找到了工作、入职。
这件事情也只是众多“海归潮”这种的一种现象,但究其根本来说,还是觉得国外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或许更适合自己。
很多时候还是在于个人选择的,只要有能力当然会选择自己更加舒服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归是指所有从国外归国的人,这些人也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有的只是在国外转了一圈,没有学习什么东西,有的学了一点皮毛,有的专业知识方面有点造诣,达不到高水平,很少一部分人是科技精英,回来后很快融入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参加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