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苏秦,二百五,的人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百五,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人做事不成熟,不稳重,外人对他的评价。自己没有主见,任凭别人摆布,任何东西和事物,不懂装懂。或者略之一二,也在哪里大吹大擂,自己什么都不懂,还在別人面前摆出一副天下任我行的样子,亳不谦虚,也不过问,我行我素,自欺欺人的架式。说话不靠谱,嘴上没有把门的。办亊不稳重,马马虎虎,潦潦草草,得过且过。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任凭别人摆布,这就是典型的二百五的表现。二百五一生交不到一个知心朋友。人缘太差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因为他为人处事太不靠谱,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就成了脏话?今天可算知道了
250在中国人这里可不单单是一个数字,还是一句骂人的话,那250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这个数字成为了一句骂人的脏话呢?
第一个来源起源于战国时期,有个很著名的纵横家叫做苏秦,史书中记载,他“身披六国相印,为三王间者”,所谓的间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间谍的意思,苏秦原本是燕国人,在燕国子之之乱的时候,齐国趁火打劫,打着支援燕国太子平的旗号,差点让燕国亡国了。
燕国人一直记得这个仇恨,但是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齐国是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强国大国,燕国地处偏远,兵力要远远小于齐国,于是燕国就想出其他的方法来报这个仇。
苏秦在这个时候出场了,他作为燕国的使者,在燕国当官,明面上是为了帮助齐王成就一番霸业,但实际上是为了挑拨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想要其他的诸侯国一起来攻打齐国,苏秦人很聪明,齐王果然中计了。齐国民间有传言说苏秦是燕国来的间谍,但是齐王不相信,齐国有人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国家被坑,就在人群中向苏秦射了一支毒箭,苏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回到了齐王身边,告诉齐王,将计就计,让齐王广发布告,告诉天下人,间谍苏秦被射杀了,射杀他的人可以到王宫里边来领一千两黄金,一共来了四个人,每个人分到的就是250两。
当然这四个人也没有拿到黄金,因为上文说了,虽然苏秦的确是间谍,但是戏演得非常好,齐王一直非常信任他,就把这四个人都给杀了。
第二个来源也很有意思,古代的时候,科举是寒门子弟可以提升自己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但是能够考上的人寥寥无几,有很多人都满头白发了,还两个秀才都没有考上,这个故事中也有这样一个读书人,他17岁的时候就参加考试了,但是直到自己结婚有了孩子,也一直没有考上。
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他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留下这样一个作业:成事抄写故事三百次,败事抄写二百次,不过每次回来都发现,不管是成事还是败事,每个人都抄写了250遍,气的秀才大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来这个说法就慢慢地流传开了。
看完了上文的介绍,大家知道为什么250是个骂人的词汇了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百五指的是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好出洋相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从这点来看,二百五虽不是什么褒义词,但贬义的成分不算太重。
二百五的历史并不悠久,《说文》、《尔雅》、《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等全都无载,《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也很简略,不知出处。
而关于二百五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各自有各自的趣味性。
战国苏秦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列国合纵抗秦而受到各国国君赏识,领六国相印,权势可谓一时无两。
所谓树大招风,苏秦在齐国活动的时候,遭遇刺客袭击,重伤而亡。
明目张胆在齐国杀人,这是对齐国的蔑视,齐王很生气,但他却没有下令捉拿凶手,而是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口,张榜公示苏秦是内奸,死有余辜,齐王要奖励出手的义士千金。
告示一出,很快就有四人来领赏,四人都一口咬定苏秦就是自己杀的,于是他们被带到齐王面前。齐王问他们千两黄金怎么分,四人还高兴得回答四人平分,每人二百五。
齐王毛了,怒喝道:“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被用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老秀才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可是始终不曾中举,最后终于放弃了,开始培养下一代。
老秀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成事,小儿子叫败事,老秀才此后的主要事务就是教他们,指望他们能够考上。
一天,秀才要出门,吩咐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结果秀才回来之后一问,发现两个儿子都只写了二百五十个,于是感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银两的故事
据说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捉㧱杀害张仪的兇手,贴出告示说,谁杀的奨银1000两,结果有4个人抡来报名,爭抡要这1000两奖金,后来齐王说每人分二百五,推出斩了!后来人们就用二百五来形容蠢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