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哲学,中国,精神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易经》,所以《易经》的哲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哲学的精神。《易经》是一种宇宙观,讲万事万物都是矛盾体,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人类自然与社会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易经》认为任何事物都由阴阳组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则事物和谐泰然,反之会阴阳相斗,此消彼长。
从中国的现代文化来看,与西方文化有趋同的发展态势。用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来形容比较合适。
中国古代文化倾向于抽象科学;西方文化倾向于具象科学。因此在方法论上,中国人善于合并同类项,找到共同点,摸到规律性,同时,用哲学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很管用,但诠释方面往往显得大而化之,难以服人,比如中医药学;西方人善于分解因式,找到不同点,摸到特殊性,所以,用文化精神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也很管用,且诠释往往显得计算精确,有理有据,比如数理化,但也有理论非常复杂,需要大量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面。
好在中国人现在完全接受了西方的自然科学,也习惯了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来研究分析问题。这为中国文化既体现抽象性又体现具象性奠定了基础。
问题是西方人并没有在中国文化的精神方面学到货真价实的好东西,所以,西方人在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等方面还显得力不从心,有时浮于现象、强拉硬拽、东拼西凑、不求甚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了解和对比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和思想哲学后,不难发现其中有一条这样的立足点问题,首先,如果用二元论思维来把事物一分为二分的话,这个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意识世界;如果把人类的精神意识再一分为二的话,有感性意识和理性认知;前者可以分为“感和情”,后者可以分为“知和理”。
如果简单本质的这么一区分,你会发现,中国哲学是基于“感和情”的立足点,而发展起来的“情理哲学”;相对的,西方哲学是基于“知和理”的“理情哲学”。东西方哲学的底层分水岭是出发点的问题。即东方哲学是“基于情迈向理”的过程,相对的,西方哲学是“基于理通向情”的过程。
基于“情与理”的这个区分,不难发现西方哲学自然而然的地从研究世界物质机制,逐步发展出了“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然规律,罗辑思维,科学原理,和实验道路。相对的,中国从研究天二合一,人类社会规律如何与天道好生之德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认知天道变化和人伦社会思想”如何双规统一发展,强调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天人概念和人天思想。
就像人类有左脑和右脑,就像左脑分管语言逻辑分析,右脑分管感性直觉想象,但是最终左右脑还会配合试用一样;西方社会由理性哲科思维及认证实践,发展到21世界的人类今天,更多的开始走向了人文主义和心理学领域;东方尤其中国从感性天道人伦思维及人性经验,发展到今天,更多的走向科学理论与人文关怀。
由此不难发现,人类发展的两条“殊途同归”的由出发基点不同,最终取向走向对方的道路。东西方世界在各自从理性走向感性,和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物理走向人理,从人理走向物理,的不同路径中,走向趋同!
值得幸运的是,当下的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原生态民族完成人类三大学问体系的国家,这三大体系是中国的“天道人伦体系”,印度的“色空觉性体系”和西方的“哲科逻辑体系”。由此,必然得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三体”学问最早完成汇合统一的国家,由此强大有了足够的理论支撑!
而留给西方的任何是,他们需要向东方尤其需要向中国学习“天人感应的人伦文化”了,虽然欧美吸收东方印度的瑜伽冥想的灵性学问体系有了100多年的时间,但是不要忘了,印度的“色空觉性体系”的集大成者“佛学”被引入到“东土”已经长达两千年了,如今“东土”又把实用主义的“哲科体系”吸收了将近200年,已经把科学体系系统化在东方打下了完整的基础,甚至已经融入了东方人的心智思想中!
如果你足够细心,对比这一思路,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日本能成为最早发展起来的东方现代化国家了。因为,他们从明治时期,就开始进行世界三大学问体系融合共生了,严格的说,日本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把来自东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和西方——欧洲和美国的文明得一汇总融合共生的国家!所以,日本的发达也是人类三大文明体系“简称:三体文明”得以验证的最早证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天人合一。
《汉书-河间献王传》提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意思是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其哲学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重要内容。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之后,毛泽东多次在各种会议报告中提及“实事求是”。1943年12月,毛泽东为中央党校大礼堂题词“实事求是”。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更加详细、具体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经毛泽东多次反复论述,“实事求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重要内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