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去故宫修文物呀?
故宫,文物,修文怎样才能去故宫修文物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B站意外走红以后已经一年了,热度依然不减,而且还有越来越受关注的趋势。许多年轻人也借此了解了文物保护的工作,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怎样才能去故宫博物馆修文物呢?
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1.硬件条件:
(1)学校专业:修复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来自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文物修复专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物保护专业、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等专业。 (2)知识能力:修文物需要很扎实的历史知识、美术功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要求,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要求尤其高。 (3)学位学历:一般招收的是博士。我们看到故宫最新招聘启事招收本科毕业生了,但实际上,还是硕士及以上的学历可能性比较大。
2.软件条件: 要进故宫工作真心热爱最重要。修复师的工作在电视电影中看起来非常有趣、轻松,但其实这是一项非常辛苦而且有些枯燥的工作。干这一行就像以前的老手艺人一样,精一门专一门,生活极其有规律,接触的人也非常有限,到外面参加活动并不多,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修复师首先是从学徒开始跟着师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然后渐渐接触到更多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毅力,而且非常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判断力,只有真心热爱文物修复工作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
3.人才选拔: 故宫的前期考试是外包给一家公司,后期的面试是故宫自己做。面试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对于那些希望干上文物保护的同学,面试关键是要看你是不是真正热爱这一行,几个问题就能看出你热爱和钻研的程度有多深。
4.其他信息: 以后大量的修复工作都会在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中进行。故宫文物医院坐落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建筑长度达361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从空间上整体划分为6大区域。文物医院中将会有一个宽敞的长廊,两边都是修复区域,观众们在长廊的玻璃后面可以尽情地观看修复过程,有很大的机会巧遇王津。
最后,有兴趣的人一定要留意故宫官网,上面会有很多相关信息。如果是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也可以问问老师们的建议,吸取经验。
祝热爱修复工作的大家能够顺利进入故宫修文物! 请大家点个赞再走哦~关注一下就更好辣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给你介绍一位来自东莞的古籍修复师到故宫学习修文物的故事。
“工唯有技法,匠却是有心”,这是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张笑艳故宫学艺归来后发自内心的感触。
张笑艳在故宫展开修复工作。
作为东莞市的一名古籍修复师,在今年3月,张笑艳有幸走进故宫——中国书画修复与装裱的最高学府,在故宫博物院国家级书画修复专家、古书画装裱修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建华等老师的指导下,提升自己技艺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传承”。
在故宫学艺的2个多月时间里,尽管她没能亲自修补上一件“皇家”文物,但是,她借这次“进宫”学艺的机会,将一幅明代东莞历史名人王缜的画像和一幅张伯驹字画带进故宫,且在徐建华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修复,使字画得到更好的保护。
学艺10年 有幸入故宫学习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古籍修复室见到了张笑艳。说起自己的这次“进宫”学艺经历,她毫不掩饰地告知记者“自己收获非常大”。
张笑艳从2008年接触字画修复,并开始拜师学艺,至今已经10年。今年1月30日,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做客东莞“文化大讲坛”讲座,她在接待室候命。交流之际,她主动向单霁翔院长介绍自己。一听她是位文物古籍修复师,单霁翔院长便热情地邀请她:“你做古修复的?可以来故宫学一学。”就这样,她得到了进入故宫学习的珍贵机会。
今年3月24日~6月1日,张笑艳进入故宫博物院国家级书画修复专家、古书画装裱修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建华工作室里学习。在这两个多月里,师徒制的训练让她收获不小。
徐建华老师指导张笑艳展开修复工作。
在徐建华老师的身上,张笑艳强烈地感受到上一辈修复师对文物事业的严谨认真和负责,有时候她问一个问题,徐老先生会花上一个小时来解答,旁征博引、涉古论今,中西案例分析,直到她明白为止。
学有所成 成功修复两幅东莞名字画
在北京,张笑艳每天早上6时多就起床,挤公交赶1个小时的路,到故宫也就快8时了。徐建华老师从不迟到,每到8时刷卡进屋便开始干活。每天在8时到11时这个过程中,张笑艳为了可以多学点,没敢喝水,没敢讲一句闲话,一直在紧张有序地站着干活,直到下班,天天如此。
下班后,她放松下来才感觉自己像是散了架,且发现自己的小腿站得出现浮肿。尽管如此,她还得及时整理当天的学习笔记和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以免消化不良。
“在故宫学艺的2个多月里,尽管我没能亲自修补上一件‘皇家’文物,但是,借这次机遇,我将一幅明代东莞历史名人王缜的画像和一幅张伯驹字画带进了故宫,且在徐建华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修复,使字画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张笑艳说。
由于故宫里拿来修复的文物几乎都是“皇家”文物,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对于张笑艳这样的新手来说,难以获得亲自修复“皇家”文物的机会。为了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征得图书馆领导的同意后,她特意带了一幅明代东莞历史名人王缜的画像和一幅张伯驹字画进故宫修复。
即将修复完工的明代东莞历史名人王缜的画像。
其中王缜为东莞厚街名人,其画像一直由其后代收藏。但因保护不当,出现虫蛀等破损的情况,其后人几经周折,找到了她,希望她帮助修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修复机会。这次,她借进故宫学习机会,把它带进故宫,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修复。
拍照、洗画、揭背、拼接、上命纸、贴条子、补残、上墙、刮口、全色、下墙、打蜡、砑画、染料、开料、锯木、装裱……1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不仅如此,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使力”,少吃一个烧饼力气就可能跟不上,有些地方做不到位可以重复,但有些工序必须一步到位且要快,二次操作一方面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文物的受损。这“技”要做得好离不开一个“工”,而“工”绝对是靠大量的时间反复训练出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