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兵器中最显赫的戈,汉朝后消失了?
兵器,后来,都是中国古代兵器中最显赫的戈,汉朝后消失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古代兵器中最显赫的戈,汉朝后消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造词都是有一规律的,有时会选用与某事相关的“实物”来指代某事,就如“大动干戈”一词,亦遵循了此种造词法则:干戈泛指兵器——兵器指代战争——大动干戈的本意即指“发动大规模战争”——小而化之,就是“大打出手”的群殴——后来渐渐演化为“大张声势地行事”或“大费手脚”。
“干戈”是兵器的代称,具体到“干”与“戈”,即为士兵使用的“盾”与“矛”,亦代表战争中的攻与防。
“矛盾”一词,也是由这一对“冤家兵器”演化而来,最著名的典故是出自《韩非子》: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干”是“盾”的别称。《扬子(扬雄)·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盾支,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
盾牌
“干”开始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就像现在警察用的防暴叉一样,其本意就是“盾牌”。
现代防暴叉
在古兵器中,矛与戈还是有区别的。
戈
戈是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戈因为有横刃,不仅能刺,还可以勾。商朝至战国时期的典型进攻性兵器就是曲头的“戈”,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
戈的组成
在方阵进攻时,战车部队正面出击,高速闯入敌阵,站在车上的戈兵借助车势用戈头“收割”车边敌人的头颅,就像镰刀一样。从秦代开始戈逐渐被戟和直头的矛所取代。
矛是兵刃中最长的兵器,故有丈八蛇矛之称,所谓丈八者,是以周尺来计算的,相当于一丈四尺有余。《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兵器就是丈八蛇矛,柄长矛利,最适于刺杀。
张飞的丈八蛇矛
矛的由来,从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甚是悠久,《典略》中说:“周有屈卢之矛。”只是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的方法,极其简单,不比后来的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用兽角、竹片、尖形石块刺杀动物,后来加上柄,就成了最初形状的矛。
矛
车战时代,两阵相距极远,不拿长兵器肯定要吃亏,所以对阵双方都利用矛作为进攻性的武器,同时配合箭弩。到了后来的马战时代,矛就觉得有点长了,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一种新的作战兵器——枪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其实从外形上来看,当时的枪只不过是矛的缩小版而已,不像后来的那样精致。
岳家枪
成熟的枪型与枪法,就如传说中的岳家枪、杨家枪一样,都是套路精奇,杀伤力极强的神兵了。
上一篇:深圳的保险业发达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