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阎连科的通感写法?
日本,的是,是他如何评价阎连科的通感写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阎连科的通感写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感的“修辞”写法,是阎连科的拿手好戏,能站在国外的“领奖”台上,必然有其”高超”的通感之灵性。这次获奖后的感言,只不过是他情不自禁的一种自然流露,编造出来这样的小故事,也算是“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吧。
可惜,大师当时忘记了,“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了。我没有看过阎大师的获奖小说,但从他的获奖感言中可窥见出此书能有多少真实的东西或者渗入了多少不该流进去的残液物呢?所谓的“通感”,只不过是他含沙射影,旁敲侧击的贯用手法罢了。先不说小故事编的是否真实存在,就算是真有其事,也绝对不是象他所描述的那样。全中国只发现了这么一个异妇人,全中国也只有这么一个异村庄,被这么一个异人大师给挖掘出来,不但带到日本,向日本人表示不忘恩情,寻机回报,还带到领奖台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的“善良与胸怀”,用“通感”的手法,展示出来,求得日本鬼子的谅解,真是不枉费一片苦心了。可你又有何资格呢?
中华民族的善良,是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做得到的,它的博大胸怀,岂能是用一块侵略者的糖来形容?中国人民的大度,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心愿,对任何人(包括侵略者)都是包容宥恕的。但历史决不能抹去,真象万不能篡改,侵略更不能被他说成是仇杀,谁感恩谁岂能颠倒?
一块糖的故事可能存在,否则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汉奸卖国贱贼了。从阎连科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不但荒谬,且又虚假失实。恐怕是胡汉三隐晦式的露骨表白吧。否则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例他不摘取,反而编造一块糖来显示其用意,日本人不承认侵华历史,谁应道歉?也就顺理成章的大白于天下了。
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听老人们讲,全国都沸腾了,人民悲喜交至,惊喜若狂。十多年惨痛的经历,如果人们在大街上看见一个日本鬼子,不把他咬死也得把他弄个半死,也难解老百姓心头之恨啊。怎会有一个“拄着拐杖,衣服破烂,脸上有血,掏出糖来给一个小姑娘”的事发生?编故事还需要“通感”的手法吗?事实上日本战败了,日本兵早归缩或集中在一个地方待我方清算处理及等侯回国事宜。竟然有如此胆大日本兵出现在愤怒的人群中,以救世主的身份,用可怜中国人的方式,化解仇恨,与仇人分別,让中国人羞愧了一辈子而找不到报恩的机会,简直是人神共愤,天理难容了。
总之,一块糖的事情是有,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中国变成王道乐土”的野心更有,日本人没有实现,那是中华民族用几千万人的性命阻止的,是用千疮百孔,滿目苍痍的祖国换来的,你用日本兵的一块糖,不但轻描淡写的用仇杀做题,还把历史真象到置过来,魔鬼变成了可怜的受害者,而受害者却成了半个多世纪不忘报恩的人,真是咄咄怪事,不但让国人难以接受,我们的子孙恐怕永远也抬不起头,愧对那个日本兵,七十年多了,还没报恩,反而还要人家”道歉”?
这就是你的真实意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写法不是他发明的,他写的也不是最好的。就算在中国内部来看,和《聊斋志异》比,也差的很远。
重要的是认知停留在20世纪初的人文主义水平。缺少现代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和近期历史研究的认知。比如最近的“糖块”。
阎连科宣扬的是“爱”吗?别无知了,那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霸凌、家暴受害者的严重心理疾病。每个“感恩”老人都陷入不自知的心理病变,应该得到的是心理援助,而不是别人把这种扭曲的情感包装成“爱”。[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