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温室大棚是怎样提升温度的呢?
温室,采暖,大棚温室大棚是怎样提升温度的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更换架膜材料
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来架撑农膜,用塑料绳代替竹竿作为攀缘物,能有效减轻遮光度,可以让棚室的光照强度增加10%以上,棚室温度提高1-2度,作物的光合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4.“两垄三膜”全膜覆盖
这个全膜覆盖的核心技术是,改普通单垄双行栽培,变为双垄单行栽培,行距随不同栽培作物调整,把窄行做宽,在窄行之间做成浅沟,沟上再用一幅膜,架设在地膜上成为小拱棚,地膜的边缘门,压在两行苗的一侧,在两行苗的另一侧分别覆两幅地膜,形成“两垄三膜”全膜覆盖。
用这种方法提高地温的效果比较明显,就能够通过有效提高地温来提高棚温。
5.大棚内套小棚
这是冬季苗木管理的主要增温、保温措施。小棚用竹片和增强膜就行了。我们在深冬季节,最好覆盖双层小棚膜,因为小棚内温度,一般要比大棚高2.5-3度,有利于增温保暖。
6.大棚作物全都起垄栽培
大棚内高垄的话,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比较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垄不要过高、过宽,一般达到高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就比较好了。
7.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可以让大棚内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度,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度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以抑制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也能达到间接提高地温的目的。
8.破除地面裂缝
冬季蔬菜大棚地面容易板结,因为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热能比较少,加上板结土壤的裂缝,又大又深,团粒结构也差,大棚内前半夜容易失热,后半夜气温低,容易造成冻害。
我们可以在大棚通风的时候,进行浅耕,能够破除地面的裂缝,这样,既可以控制地面水分蒸腾,带走的热能,还可以保温、防寒、保苗。
9.合理密植。
棚室内定植密度一定不要过于密集,要保证有利于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10.行间覆盖酿热物
酿热物:发酵时能产生热的有机物,如牛马粪、稻草、麦秸、玉米秸、草叶等。
如果我们在温室大棚内采用,作物行间覆盖5-8厘米厚作物秸秆、麦糠、草叶、锯末、碎柴草等,不但可以白天蓄热,夜晚放热,有效提高棚温,而且还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能使地温升高2-3度,可减少浇水1-2次,降低温室病害发生。
11.撒施草木灰。
我们在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干草木灰,既可有效抑制蔬菜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又起到了施肥、控湿、增温保墒的作用。
大量试验证明:冬季在棚内撒施草木灰3次,每次间隔10-15天,撒施厚度2-3厘米,可以让地表温度提高2-3度,作物增产8%左右。
12.合理浇水
浇水是导致棚室内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的浇水量,需要根据天气、土壤状况、蔬菜种类、生长期及生长势而定,一般应浇小水或隔沟轮浇,一定不要大水漫灌。
果菜类蔬菜的定植水、缓苗水要浇透,在结果期要供水充足,其他时期一般不需要浇水。
在棚室内温度较低,特别是不能放风通气时,应尽量控制浇水。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并配合通风排湿。
有条件时,可以在地膜下进行沟灌或滴灌,就能够减少灌水量、蒸发量。
13.设立临时加温措施
当发生寒流、霜冻,以及阴天无光照的不良天气时,我们可以在棚内临时设置2-3个,功率是1600-2500瓦的暖风机,暖风机出口方向,不要直接对着植物。
为了避免棚内湿度过大,引发漏电的现象,我们可以采用浴室暖风机。我们也可以在温室大棚内安装电灯,在阴天的早晚,给蔬菜补光3-4小时。
14.升温降湿
棚室内气温每升高1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下降3%~5%。采用升温降湿方法,既可以满足蔬菜对温度的需要,又可以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
当植株度过幼苗期,抵抗力稍强时,浇水闭棚时,升温达30度左右,持续1小时,再通风排湿。3~4小时后棚温低于25度时可重复一次。
介绍了这么多增温方式,希望大家也有了一些了解,在这些增温方式中总有一款适合你!
上一篇:我家安装的长城宽带不到一个礼拜就没网了,现在都已经10多天了还没工作人员给维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