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个地方文字记载行孝长辈需要尊重晚辈吗?
孝道,长辈,晚辈有哪个地方文字记载行孝长辈需要尊重晚辈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我就发现除了说做儿女应该孝顺,貌似找不到孝顺是否需要有个良好的前提,长辈如不顺儿女如何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回答。
从“儒释道”三大家上讲,不掺杂任何尘染的孝心是自性“良知”、“慈悲”、“道德”在与长辈交往过程中的印现。
“孝”字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贯穿上下五千年,古圣人大德在讲述孝理时,经常会说出类似“以不孝而有孝”,“无德而有德”,佛学亦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些看似“矛盾”的口言行文,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即凡事只去修自心、修自身、修自行,不假外求。以本题“孝”为例,“不孝”说的是自我要求,总是认为自己还不够孝,不断要求自己更孝一些,所以外界看来才是“有孝”。而并非只在事件上“行孝道”,貌似定期看看老人,嘘寒问暖,而内心只求孝名、求老人或未来子女的回报等外界福报,甚至心生麻烦拖累之意,这也就变成了“以有孝而无孝”了。
现代社会是个大名利场,凡事要利益回报,于是自心多出了对外界事物(包括父母子女)的“要”、“求”、“控制”,而一生中,能真正去有所“求”、有所“控”、有所修的,只有人人都有的自性,外界事物只可有所影响,而最好的影响方式,就是报持着无图无报的心去身体力行。
中华文化智慧讲求传承,很多大家大族也立有家法,而真正能传承的,只有那颗看不见摸不到的心,并非“形式化”的“仪式”,而修心亦只能修本心,通过由心而发的真诚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事物。所以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圣人讲求事事修心,而把孝道频繁提起,是因为人的社会属性,都有亲人家庭,从小自身边事做起,行孝道,修孝心,心性澄澈,未来才堪大用,如对国家民族之忠心,兄弟朋友之义心,子女晚辈之慈心等才会由内而外真正体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载行孝长辈应当。晚辈年长,长辈尊重晚辈其实是敬重年长有德行也是一种孝。同样应该记载。记载孝行故事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道精神,只要是行孝都该记载。我在宗族中不是最年长但辈份高,长我十岁的宗亲依然敬重我。我作为长辈同样敬重年长的晚辈。
上一篇:如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