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筝可以和别的乐器一起演奏吗?
古筝,古琴,琴瑟古筝可以和别的乐器一起演奏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自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以来,所传诗谱,如赵彦肃《风雅十二诗谱》、张蔚然《三百篇声谱》、陈澧《风雅十二诗谱考》《律音汇考声字谱》等,虽皆只把一首诗做一个整体看,一字一音,标识其声。
但依乾隆《钦定诗经乐谱全书》卷一及卷十五所载演奏谱可知,奏诗时正是诸器并作的。钟磬琴瑟音皆不同,所以才能相和相发,我以为这符合演出之实际。而琴在具体演出时如何与诸器相配合,也由此可以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琴,除了琴人自娱适性之外,还有合众演出的传统。考之于文献、征于图像石刻,灼然无疑。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前三者,尤其是群,恐怕现在我们说的这种遗世独立、自适娱情之琴就不太能做到,只能见诸周秦汉魏南北朝以降那种合众演出之琴。
在现代,古琴倡导者无不强调古琴之于人性格的塑造,亦如竹林七贤之放任自然、遗世孤立、高冷孤绝。这种性格,论者或与君子之德结合,或说仙家高士,或比附枯禅。演奏时则以独奏为之。这可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对古琴的基本认识甚或是唯一认识,也可以说是我们现代的古琴传统。
以《琴曲集成》等大型古琴谱集来看,其中,理性元雅、诚一堂、德音堂这些琴谱名,显示了儒家宗旨;
步虚仙琴、太古遗音、大音希声、松风阁之类,则有仙趣;
三教同声这样的名称,更表明了它还常有佛教气味。
而佛教的琴曲琴谱,如《枯木禅琴谱》中的《独鹤与飞》《云水吟》《那罗法曲》《枯木吟》《莲社引》之类,大家也是熟悉的,这些从琴谱名称及内容上就可以明白。
理论方面,琴到了明朝日臻完善。今人谈琴,最常援引之文大抵是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以二十四况论琴,即:和、静、清、远、古、恬、淡、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许多人把这二十四况当成琴的通则去阐释,大谈特谈。殊不知它强调“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要让人从琴音中感到“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始知弦上有此一种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矣”。讲的其实是仙家之琴,因为它原本就收录在《大还阁琴谱》中。大还者,还丹也。
因是仙家论艺,故曰:“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之场;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翛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其之谓澹。舍艳而相遇于澹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澹固未易言也,祛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澹而澹之妙自臻。吾调之以淡,合乎古人,不必谐于众也。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嚣,虚徐其韵,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淡况)
又说琴的古,可使“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
由此等言论及文献看,即可知我们现代继承的,其实是一种深受仙家与佛徒气味濡染的琴学。在此中,虽然也讲儒家琴德,但雅人深致,亦自以离俗为高,不觉与释道相近矣。
摘自龚鹏程《超以象外 得其寰中——论古琴文化的历史源流》一文,收入《问道·弦外清音》一书,2017年最新出版
上一篇:合资中型SUV怎么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