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有没有心理学依据?
目标,的人,自己的“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有没有心理学依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有没有心理学依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想这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但是并不绝对,目标是否能够执行与否,公开目标并不是十分关键的。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能够达成一个结果,更多的是内向化心理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目标的建立、维持以及从内部建立内驱力来完成一系列目标的。如果不具备这种内部动力,以及维持内部动力的心理要素,无论目标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展现,都是不太可能去完成的。
但是,为什么有人说公开目标要比在心理内部建立目标完成度更差呢?
原因其实并非是因为公开目标了,而是对于目标的理解、分析和建立这个思维过程扭曲了,这就导致了我们完成目标的一个要素并非是因为自己想要完成一个目标,而是我们将这种内驱力寄托给了外部的一个无形的监督;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人信誓旦旦的在朋友圈公布了自己的减肥目标,如果受到了他人的鼓励,这种目标性就会有一个短暂的提高,而如果并没有人关注,则这种目标性则会大大降低,我相信但凡有过这种体验的人都会清楚这种心理的感受性。
但是,如果将这种目标化为自己内部的一种目标,例如:减肥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健康,让自己看起来更健硕,如果这个目标只是自己知道,那么,自我监督就成为了完成目标的一个监督者,从心理过程来说,这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建立一个内部的指向性目标。而这种内驱力带来的意志力要比他人监督更加稳固。
另外,高调的公布自己的目标其实真实的心理状态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即使还没有做出行动,但是我经过这种他人的关注给自己的心理注入了一种虚假的能量,但实际上,这种心理能量对于意志力并不能提高。
所以,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你的这个问题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人的心理有时候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当一个人早早的向世界公开宣布了自己的目标后,就会变得很容易懈怠,反而不愿意去努力了。一方面是潜意识里会认为说出来了就仿佛已经实现了一半,在别人眼里自己已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因此,优越感目标已经达到了。另一方面却是开始担心假如自己一直都很努力,最终如果没能如愿以偿达到目标,那么就无法向众人交待了。也就是说会产生一种对失败的深深的恐惧感!于是,也没办法静静的埋头苦干。
还有就是在一件事情还没有眉目时就说出来,极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可预知的巨大的压力,因而最终导致失败。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蒋梅玲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养成某种习惯,达成某种目标。给自己立flag,并且还会大声宣读出来,让所有人知道,以此激励自己,为了避免打脸,自己会加倍努力朝着目标奋进。
这种依靠他人监督自己行为来达成目标的方式对一些人是行之有效的,但对不同性格的人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有效了。
比如小A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他特别喜欢和朋友一起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出国之前,就立下了一定要高分通过托福的誓言,于是周围的朋友都知道了他将要考托福,并且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这个时候,每次小A出门吃饭,逛街,遇到了朋友都会关心的问他关于准备考试的事情怎么样了。小A都会如实回答,而朋友们无时无刻的提醒,都让小A对自己复习的事情很认真,他会指定计划,也会记录下自己每天的进度。经过一年的努力,小A果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和他一起复习的小B就不一样了,小B天生内向、敏感,当他周围的人知道了他要考试的事情,也会经常关心他复习如何,进度怎么样,小B 表现出了和小A不一样的焦虑和恐慌,他特别害怕自己如果失败了,会被朋友瞧不起,每天都是带着一种千万别失败,失败了会被人鄙视的心态去学习,遇到瓶颈时,还会焦躁不安,乱发脾气。最终小B没有通过考试,因为在考试过程中他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放空。
这就是两种不同性格和学习习惯的人用同一种方式“公开个人目标”来取得他人监督和自我激励的作用,可是两个人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的结果。所以公开宣布自己的个人目标,需要测评个人是否能接受周围人的压力监督这件事,还有自己身的承受能力如何。不可盲目模仿,最终让自己精神奔溃。
以上内容均为开火车的老湿机原创,转载请联系
欢迎关注开火车的老湿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