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传说中蟑螂不能拍死,否则会有很多幼虫被放出,是吗?
蟑螂,一只,硼酸传说中蟑螂不能拍死,否则会有很多幼虫被放出,是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可能是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其实若对准它的头部拍下去,头被拍扁后连液汁也不见有一点点流出来。但这状况祇限于头部即轻易可看见的两团复式眼的范国。儿时我经常在垃圾堆四週游戏拾荒,用手拍及脚踏死蟑螂无数,关于你说拍死蟑螂后便有很多幼虫被放出来这说法是视觉上的误会:--
若拍中蟑螂自头部下的任何部份,果真有不少浓厚的液体喷出,貌似凝固一条又一条的“火山溶岩液”般四散,果真很像小虫,其实是蟑螂的“血液”,不过是白色不是红色,但这祇是指雄性蟑螂而言。
但若你拍死的是只雌性蟑螂,于被拍死后被释放出来的情况看来真颇恐佈,因为在白色浓厚液里还含着一堆又一堆看来硬硬团起来的东西。我也曾怀疑这些“硬粒”全是是幼虫,所以为满足好奇心,干脆从垃圾池里活捉一只短身肚子较大的雌性蟑螂,然后将它的肚子直切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发觉:肚子里等距离对列着两行卵子,一边十余粒,总数约二十至三十粒,所以若遇到雌性蟑螂被拍中即腹部爆裂致死,这排列如子弹带的卵子库必在压力下左右混合着週边的白色浓液喷出来,真仿如有很多小虫爬出来那样子。
由于这种实验太污脏,我祇做过一次,所知的就局限于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蟑螂是最让人厌恶的昆虫之一,同时它已经成功超过了老鼠,成为了“四害”之首。作为一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4亿多年的物种,蟑螂已经适应了各种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各种残酷的考验。如今的蟑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打不死的小强”了。
蟑螂作为一种人人喊打的生物,只要见到,我们恨不得把它赶紧拍死。但是,又有人说:蟑螂不能拍死,否则会有很多幼虫出来,这下让我们进退两难了。那么,拍死蟑螂真的会放出许多幼虫吗?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解开两个关键点:第一就是蟑螂的繁殖方式,第二是我们常见的蟑螂是什么繁殖方式。
首先是蟑螂的繁殖方式
上面我们说过,蟑螂早在4亿多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从4亿年前到现在,地球一共经历了4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而且每一次灭绝的生物种类都在80%以上。但是,蟑螂竟然都成功的躲了过去,如果是一次,可能是运气,但是4次靠的就是实力了。
蟑螂的“实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
适应能力:蟑螂学名蜚蠊,它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无论是寒带还是温带、亦或是热带,都有它们的身影。而且蟑螂是一种杂食性昆虫,简单的说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它统统来者不拒,即使是在下水道中,它们也能从内壁上获取食物。
繁殖能力:蟑螂的繁殖能力只能用“惊人”来形容。首先,一只雌性的蟑螂一生只需要交配一次就能终生生育,甚至一些蟑螂还是孤雌繁殖,其次,蟑螂一年可以有1-3个世代,而且一只蟑螂一年就能产下至少50个卵鞘,一个卵鞘能孵化出16-20只幼虫,也就是说即便是一只一年只有1世代的蟑螂都能产下约1000只后代。
正是因为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蟑螂才在残酷的环境下生存至今,而且即使在天敌众多的今天(主要是人)它们的种群数量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蟑螂的繁殖方式
在当下,已经发现的蟑螂种类就超过了6000多种,而不同种类之间的形态、习性相差较大,总的来说,蟑螂的繁殖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雌性蟑螂在产下带卵的卵鞘后,会将卵鞘放入隐蔽的地方,让卵鞘中的卵自己孵化
第二种是雌性蟑螂产下带卵卵鞘后,卵鞘并不脱离身体,而是在尾部一直带着,直到卵鞘内的卵成功孵化后,卵鞘自动脱离母体
第三种是雌性蟑螂产下不带卵的卵鞘后,将卵排进卵鞘内,然后再收回腹中,卵在卵鞘内,卵鞘在蟑螂腹中,一直到卵成功孵化,即卵胎生。
弄清楚了蟑螂的繁殖方式,我们再来看拍死一只蟑螂会不会出现很多小蟑螂
由于蟑螂的繁殖方式分为三种,所以,我们逐一的分析一下。第一种情况是蟑螂会将带有卵的卵鞘放在身体以外的其他地方,所以,拍死它并不会出现小蟑螂。
第二种情况,我们能够看到明显的带有卵鞘的蟑螂,如上图。但是,如果我们拍死这样的蟑螂,卵鞘内的卵也不会孵化的。原因是这种情况下,卵鞘内卵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均来自于母体,一旦将母体拍死,里面的卵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所以,它们就缺少了继续发育的营养物质。因此,拍死尾部带有卵鞘的蟑螂也不会出现小蟑螂。
第三种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带有卵的卵鞘在蟑螂的体内,所以,我们在拍死时,发现不了卵鞘的存在,毕竟卵鞘的外壳非常的坚硬,再加上母体抵消一部分的拍击力,所以,卵鞘被破话的几率就会减少,如果此时卵鞘内的卵已经快要成熟,此时它们依然有孵化的可能性。
我们常见的蟑螂是哪一种?
在我国分布最广也是最常见的蟑螂就是德国小蠊了。德国小蠊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为它有着强于其他蟑螂的繁殖能力,一般的蟑螂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成成年的个体,但是德国小蠊仅需要半个月,因此,它一年可以有5个世代(简单的说就是五世同堂),5个世代的繁殖能力可是呈几何增长的。据统计,一对成年德国小蠊就能产下40万-100万只后代,可见其恐怖。
不过好在,德国小蠊的繁殖方式属于上面的第二种,也就是产出卵鞘后一直带着,直到卵成功孵化的。因为只要卵鞘还没有脱离母体,就证明卵鞘内的卵未发育成熟,此时拍死它,就会切断营养供应,卵鞘里面的卵也会因为缺少水和营养物质而是。所以,遇到它们,用鞋底拍就行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它的卵鞘也要一并的打扫掉。
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拍死蟑螂会不是出现小蟑螂,取决于蟑螂的繁殖方式,只有拍死“卵胎生”的蟑螂会有一定几率的出现小蟑螂。但是,并不是说拍死蟑螂后立即会出现小蟑螂,因为卵胎生的蟑螂只要还没有开始生,就证明其腹中的卵还没有完全成熟,只不过可能会因为卵鞘没有破坏,让卵有孵化的可能而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