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足球词汇“抢围”是谁发明的?[?
球员,申花,打法足球词汇“抢围”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足球词汇“抢围”是谁发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抢逼围”。
是由徐根宝1995年带领上海申花队夺得甲A冠军时发明的。简单地说,就是“主动上前抢断,把对方脚下的球夺过来”、“贴身防守,逼到他出错丢球”、“几个人围着对方球员,不给他出脚的机会”。
所谓“抢逼围”,其实就是全攻全守的一种形式,类似于现在的巴萨的那种压迫式打法,不过要求上比巴萨还要高。相同处是(当球队前场丢球面临被打反击的时候):当球队在前场丢球时,前场进攻球员立即收缩,后方防守球员立即压上,协同中场球员在中圈附近展开逼抢。这时候本队大多都集中在中圈附近,人数比大概是对方反击人员的2-3倍,而且由于后卫全部压上,同时还制造了越位陷阱。所以理论上说,成功率很高。不过,这种打法却不是谁都能踢出来的,这种打法要求球员都具备很强的传接球技术、出色的攻防能力、以及充沛的体能。尤其是中前场球员,既要在球队进攻时参与进攻,而当球队前场丢球后,要与全队球员一起就地反抢。在反抢过程中他们是主体,发挥主要作用。近年巴萨的前锋们能力突出、技术细腻、失误不多,德科、哈维、图雷、伊涅斯塔等中场球员都是攻守兼备的好手,后卫线上还配备了普约尔等速度型球员,可有效防止对方的反越位。这才造就了里杰卡尔德和瓜迪奥拉赏心悦目的压迫打法。徐根宝的抢逼围类似于全场紧逼,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体能、技术、意识缺一不可。或许找遍全世界也凑不齐一只符合要求的队伍。申花的打法显然不适合抢逼围,但在局部对对手实行紧逼却可以有效地延缓对手进攻,同时增强球队打法上的硬度,这对申花来说是非常有用的。1995年,正是范大将军驰骋上海滩的年代,除了范志毅,申花阵中还有毛毅军、成耀东、刘军等作风硬朗的球员,以及强力前锋谢晖,徐根宝适时推出抢逼围的打法,配以申花传统的技术细腻的特点,最终一举夺冠。在范志毅远走英伦、毛毅军、成耀东等人纷纷退役,刘军转会后,申花阵中的硬度已远不如前,而新崛起的申思、祁宏等人均是脚法出众、对抗不足技术流,申花人员构成和技术特点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海派打法。而在1995年夺冠后,徐跟宝依然推崇抢逼围,对此时的申花来说,无异于“扬短避长”,因此,徐根宝执教的申花再也没能捧得联赛冠军。同时,徐根宝与申思的恩怨也一度受到很多关注,虽然有二人性格上的因素,但矛盾的根源无非是两种风格打法的互不相容。抢逼围并不是解决申花问题的方法,一味推崇这种耗体力的压迫式打法并不能解决申花“脚软”的问题。在保持申花原有的海派风格的基础上,增强队伍在攻防两端的硬度和气势,做到张弛有度,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