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宝宝误吞异物和有毒物质?
孩子,异物,消化道家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宝宝误吞异物和有毒物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宝宝误吞异物和有毒物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日常可能被孩子误吞误吸的东西,一定要尽量规避
1.家里的小物件。孩子学会爬后,要把家里的小物件收好,如曲别针、钥匙、掉在地上的药片等。
2.危险的食物。对孩子来讲,那些能在腹中停留时间较久的食物都有危险。比如坚果、硬糖、口香糖、瓜子、果冻、爆米花、葡萄等。
3.硬币。硬币表面会被孩子胃肠道里的黏液腐蚀,使硬币上的氧化锌等化学物质挥发,对孩子的身体有很大伤害。
4.珠宝和小装饰物。小宝宝喜欢五光十色的珠宝,项链、耳环、戒指等,幼儿对小装饰物感兴趣,要将它们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5.纽扣电池。会腐蚀内脏,是非常危险的,用过的电池要放到回收箱里,回收箱要放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
6.打破的温度计。大家通常会认为孩子误食温度计流出的水银液体会很危险,其实和它相比,温度计破碎的玻璃更要引起注意。因为水银可以顺利地排出体外,而玻璃会伤害消化道。
一般小宝宝多会出现误吞以及误吸的情况,误吞属于消化道问题,而误吸属于呼吸道的问题,所以应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当如果孩子把异物吸进呼吸道,最明显的表现是:强烈地、刺激性地呛咳,或突然出现憋气、喘不上气来等,需及时送医院处理。
在紧急情况下,父母要学会做以下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小宝宝可用倒立拍打法,让孩子头朝下趴在父母腿上,用劲拍打他的背部;大点的孩子,可用推压腹部法,从孩子的肚子向上用力推压。这样的紧急处理,孩子可能会把卡在喉咙里的异物吐出。3岁左右宝宝较易发生呼吸道异物。这个年龄的孩子独立性越来越强,活动范围增大,口和手的配合动作很灵活,拿到他想要的东西并放到嘴里,这些动作对他来说太容易了。再加上一些诱因,如吃东西时说话、大哭、突然跌倒,或躺着吃东西等不良的习惯都容易将食物误吸到呼吸道。
宝宝误吞的急救措施
不该进入消化道的物品误吞孩子把异物误吞到消化道,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症状,所以父母一般很难发现。如果异物滞留在孩子的消化道里,就有危险。尤其是一些带钩、带刺、太大、太重的异物(应及时送医院,以防感染)。把异物误吞到消化道里,孩子可能会出现口水增多、吞咽困难等现象,甚至因感染引起发烧等并发症。通常被孩子误吞到消化道的异物会在2~3天内自动排出体外,这期间可多给孩子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韭菜、芹菜,并检查孩子的大便,确定异物是否排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应该和孩子采取多沟通多交流的情况,告诉孩子哪些是不能触碰的,哪些是不能放在嘴里的,尤其像一些高危的异物,有尖锐的,还有纽扣电池,还有像化学性、腐蚀性比较强的液体,那么家长就要把这些高危的异物把它收藏好,尽量不要让孩子碰触到、找到这些东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了宝宝的家庭,要在宝宝出生以后,就把一切危险品收藏起来。让宝宝不会自己接触到危险有毒的物品,剩下的就要看家长的警惕性了。
至于有毒的食物,没有给宝宝吃之前,家长要先尝尝,看看是什么滋味,用舌尖尝尝看有没有麻或者痛之类的特殊感觉。
一般来说,食物要看颜色、要闻味道,更直接的就是放到嘴里嚼,用舌头感受看有没有异常。
通过这一番验证,避开了颜色难看的、味道恶心的食物,剩下的还需要仔细分辨,就需要吃下去看看效果了。吃下去的话,得等几个小时以上效果才出来。
当然了,因为家长体型比较大,有些微量毒素是毒不了大人的,婴儿吃了就可能会发生拉肚子等等症状。所以家里养着小动物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人们都说小白鼠,没错,有人就是用小白鼠来尝试有没有毒的。因为小白鼠体型小,吃了微量毒素就会中毒了。只是这样验证有没有毒太麻烦了,而且对小动物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所以给婴儿的食物,最好是用无数人验证过而流传下来的食物烹饪方法烹饪的,食材也要选择正常的食材。一些奇怪的食物,最好不要给婴儿吃了。
除了婴儿直接吃的,假如婴儿还在母乳喂养阶段,那么母亲的饮食也需要注意。作为母亲,不要吃辛辣的东西,也不要吃奇怪的东西。假如作为母亲的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那就等到停止母乳喂养之后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