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理解君子慎独?
慎独,君子,自己的怎么理解君子慎独?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君子”在这里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慎”,是小心谨慎;”独”,独自,单独。这都是本义,那么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在没人看见的地方,要更加谨慎小心,戒备自己,在没人听到的地方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微小、隐秘的地方放纵自己的欲望。所以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君子慎独”就是指儒家学者不但要在有人的时候讲规矩、礼仪、修身,即使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环境的私密而懈怠自己。
慎独的典范
这里举两个典型例子。
一个是东汉人杨震。
杨震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而这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这王密听说杨震路过,准备了黄金十斤(应该是黄铜),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送给杨震,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怕什么呢?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
“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后来修改成为更白话、更通俗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不过这故事有些漏洞,想杨震是真君子,不会提及此事,难不成王密幡然醒悟地把自己的丑事传遍千年?仔细想起来,必然还有旁人在眼,所以这个“慎独”虽然经典却未必标准。
另一个是元初许衡。
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的许衡盛夏出行。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不去。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摘梨解渴?”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
许衡的这种不为外部环境干扰,坚持自己本心的行为,即是真正的“君子慎独”。这是大环境改变下的个人的坚持,与有没有看到没有关系,而是与怎么做有关系。不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而改变自己的做法,这也是“慎独”。
这两位高士都是历史上的“君子慎独”的典型,一个是不因为周围没人而变,一个不因为周围的人都那么做而改变,这是对修身最好的注解,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子在一个人独处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慎重处事模范遵守道德和各种准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子慎独在《中庸》和《大学》中都有提到。
《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强调在最细微处也要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强调人前人后一致,不自欺欺人。
每个人在和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多少都会有所收敛顾忌,给尽力要求自己符合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但是独处的时候,却往往会比较放纵,原则性,自我约束意愿都有降低。
君子慎独的提出,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主张人应该在独处的时候,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才是全面的道德修养,才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易生君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历史上孔子,孟子,王阳明,曾国藩等人都做到了“君子独慎”。
“独慎”是指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时,虽然没有别人看见他在做什么,但他也会时刻警惕谨慎,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有多种做坏事的条件并不被发现的,但仍然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相反,品德低下的人则在私下放纵自己,找各种理由做违背道德的事,甚至无恶不作。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心里更应该时刻保持着独慎的概念,并做到知行合一。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拒绝和一些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同流合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持做利己利他的事情,不要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损人利己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理解的慎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看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临终遗言和诫书中都说了些什么。
刘备遗诏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诸葛亮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上一篇:金青鸟新鸟公鸟市场价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