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诗与词不同?
个字,格律,诗词为什么诗与词不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诗与词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词本同源】
诗:古体诗(唐以前)、古诗(律绝体),自五四运动以后,现代诗产生。
词:源于唐代乐坊间,盛于宋,相当于现代歌词,长短句。押韵广泛可用邻韵。例:
[古体诗]
煮豆持作羮,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燃,豆在釜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一[魏]曹植《七步诗》
[古诗]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一一李白《游洞庭五首》(七绝)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一[唐]张祜《何满子》(五绝)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一一[唐]许浑《题潼关驿楼》(五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一杜甫《登高》(七律)
鐵馬蒙毡,銀花麗淚,春入愁城。
笛裏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伴靑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一一[宋]劉辰翁《春感》
[现代诗]
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一一顾城《一代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的起源早于词,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诗和词统称为诗词,在文化艺术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诗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其语言精炼、和谐,有鲜明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
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
古体诗起源于民间歌谣,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等,其格律不拘泥对仗、平仄,押韵等,篇幅长短不限。如陶渊明的诗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近体诗通常是五言、七言等,句式整齐划一,其字数、对仗、平仄、韵律等均有要求,其格律严谨。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登岳阳楼》等。
现代诗也称白话诗,无字数、平仄、押韵等格律限制,其体裁自由。
词属于诗的一种形式,由五言、七言或是民间民歌发展而成,起源于五代或唐朝,盛行于宋代。
词是诗的发展与延伸,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形式,是一种合乐曲调,相当于今天歌曲的曲谱。句法灵活多样,长短句随词调而改变,即词牌名,不同词牌有不同的词调,按不同词牌不同的格律形式要求填词,有字数要求,一般分上下两阕。一般低于50个字的叫做小令,50个字到90个字的叫中调,大于90个字的叫做长调。如词牌名:卜算子44个字,浪淘沙54个字,忆江南27个字,沁园春114个字。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与词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格式。两者放在一起便可立判分明。诗,按固定格式 :三、、四、五、七言排列一气呵成,它就象长江黄河的河水,固定在河道上翻滚奔腾,浪随浪打去。大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势。词:其形式是长短句,没有统一的排列,它就象群山,莾莾苍苍,参差不齐。如苏東坡咏芦山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芦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只要你想真正领略芦山的真正面目,请置身在芦山之中,同样,你想真正体会词的韵味,就必须在词的瀚海中畅泳。说真心话,象在下这样的诗词热衷者,连诗词的皮毛尚且望尘莫及,在此谈论诗词的长短,只能说是不知天高厚,妄自非薄而已,惭愧。建议:欲想真正学点诗词知识的爱好者,最好修读王力先生著的《诗词格律》一书,可以说"诗词格律"一书是近代较为权威的诗词入门论著,若潜心究读,必然受益匪浅。
上一篇:唐朝宋朝官话是闽南语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