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贵州有哪些伟人?
贵州,兴义,晚清贵州有哪些伟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阳明
(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名阳明,浙江绍兴府馀姚县(现属宁波馀姚)人。
因为以前在会察山阳明洞建造了房间,所以从阳明子开始,学者被称为阳明先生,也被称为王阳明。 明代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十二岁时,正式上了补习班。 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小时候靠不住,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挫折。 但是他有着很高的志向,心里和普通人不一样。 一次和私塾老师讨论天下最重要的事,他不庸俗,认为“科举不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天下最重要的是读书做圣人的人。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出。 正统年间,被蒙古瓦刺部抓获。 这件事给幼小的心灵投下了很大的阴影。 他发誓一定掌握兵法,忠诚于国家。 十五岁时多次给皇帝写信,献策平定了农民起义,没有成果。 同年,他在居庸关、山海关旅行了一个月的很长时间,环顾塞外,那时已经有点四方的志向了。
周渔璜
周渔莹,清初着名学者、诗人。 父亲周国柱上有四个孩子,渔迷是最好的。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渔瑾二十二岁乡考第一名。 33年( 1694年),29岁成为进士,改行翰林院的庶吉士。
周渔璜成年后出落得一表人才。附近一户贾姓财主,想把家里的憨女儿许配给他,托一个媒婆去说合。周渔璜父亲一见是贾府提亲,立即满口答应了。事后,周渔璜却不同意,他对父亲表示:“父母之命,孩儿焉敢不从。只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周父回答:“为父亲眼见过,相貌百里挑一,且嫁妆丰厚。”周渔璜又说:“相貌如春花朝露,长留不住,财富似过眼云烟,坐吃山空。孩儿只要找个心灵手巧、知书达礼之人。
丁宝桢
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去世后,灵柩运回老家山东济南丁家祖坟安葬。但如今,丁宝桢墓早已夷为平地。趵突泉畔的“丁公祠”以及位于旧军门巷11号的丁宝桢故居,已在城市建设中拆除,只在临街的粉墙上书有丁宝桢及其故居的简介。时至今日,只有丁宝桢当年曾坐镇的巡抚大堂旧址,依旧立于珍珠泉畔
以上就是我自己对贵州名人对介绍 贵州名人甚多。在这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希望楼主采纳,谢谢各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只知道张之洞,王若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独山、荔波境内)人 ,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
周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今贵阳花溪)人,祖籍江西庐陵,清朝官员,名士周渔璜族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乡试第二名举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福建省邵武县知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康熙五十四年到职),任内曾负责主修《诸罗县志》,去职后民众感念其德政,于龙湖岩祭祀其肖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台湾县知县。任内周钟瑄颇有治绩,广造粮仓、埤圳,以利农业。雍正二年(1724年)满巡台御史禅济布,弹劾钟瑄「加征耗谷」。雍正七年(1729年)钦差大臣史贻直以贪赃罪判处钟瑄绞刑,后被清世宗赦免。最后官至江宁知府。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去世后,灵柩运回老家山东济南丁家祖坟安葬。但如今,丁宝桢墓早已夷为平地。趵突泉畔的“丁公祠”以及位于旧军门巷11号的丁宝桢故居,已在城市建设中拆除,只在临街的粉墙上书有丁宝桢及其故居的简介。时至今日,只有丁宝桢当年曾坐镇的巡抚大堂旧址,依旧立于珍珠泉畔。
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省贵阳市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一带)。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光绪二十五年(1899)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3]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4])。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