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地球上的氧气是怎么生成的?会有消耗完的时候吗?可以再生吗?
氧气,植物,蓝藻地球上的氧气是怎么生成的?会有消耗完的时候吗?可以再生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细胞,一种是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多是动物细胞,依靠吸收氧气,转换成能量;另一种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真核细胞,多为植物细胞,通过光能将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变成糖分与能量,生长发育。这样动物与植物就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
蕨类植物
自然界最先形成了动物,如第一个多细胞动物,海绵。随后才出现了由蓝藻进化成的裸蕨植物。 从26亿至4.2亿年前,地球上的氧气基本上都是由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在裸蕨出现不久,裸蕨就进化成蕨类植物,在泥盆纪至石炭纪,蕨类植物形成原始森林,2亿年前,多数灭绝,埋入地下,形成了煤层。
裸子植物
在3.85亿年前,蕨类植物进化成裸子植物,在二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末期(2.70亿至0.65亿年前)繁盛。大约在1.45亿年前,在我国东北辽宁西部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第一棵开花植物化石,即被子植物,叫中华古果。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较裸子植物更为进化的植物,植物开花,最后形成具有外壳的种子,这种具有外壳的种子植物,有利于种子的保存,更有利于繁殖,并自6500万年前,被子植物呈爆发式多样化蓬勃发展,迅速占领全球,成为植物界的主宰,裸子植物则开始衰落,现在只有四大类,如松树、柏树、苏铁和银杏,它们都称得上植物界的”活化石”。
可以说,从几亿年前至现在,地球上的氧气绝大多数是由蓝藻、裸蕨,以及繁盛高大的蕨类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氧气最初是由蓝藻体内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了植物之后,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只要地球上有植物,有蓝藻,有阳光,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氧气,可以说,自然界的植物以水作原料,在阳光的作用下,通过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这个“制氧机“,产生氧气。氧气永远不会消化完,而且不断再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可能依靠植物产生的,冬天植物都休眠了,北方取暖消耗氧气比全人类呼吸还多,也没见氧气少,别说什么空气流动,把热带氧气带过了,那样就不会个别城市P2.5了,我们都被砖家忽悠了,
上一篇:我是烟台栖霞的。父母管理的果园,有苹果,大樱桃。我该如何推广,只微信销量太低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