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通常根据什么选绘本?
孩子,情绪,自己的你通常根据什么选绘本?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童书绘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绘本。
儿童早期教育要因时制宜,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教育重点。0-2岁的儿童应侧重于生理卫生教育;2-3岁的儿童侧重于入园前的准备教育;3-6岁的儿童侧重于情绪管理教育;6-8岁的儿童则要更侧重于思维教育。
0-2岁:儿童生理卫生教育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图1 陈鹤琴画像)
儿童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卫生习惯,其二是行为习惯。0-2岁的儿童的习惯养成更侧重于卫生习惯的养成。
如何让0-2岁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简言之,要做到以下几点:勤洗手、勤洗澡以及做好如厕训练。其中如厕训练是最令家长头疼的一件事。
何时开始如厕训练最合适?其实儿童如厕训练并不是越早越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美国儿科学会曾发表过儿童如厕训练的八大指标,具体如下:
1.可以保持至少2小时不小便,或者午睡醒来后尿布还是干的;
2.当尿布脏了后,孩子会表现出不舒服,想要换尿布;
3.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4.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5.主动要求穿小内裤;
6.孩子可以听懂并遵守简单的指令;
7.会用脸部表情、姿势或语言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8.孩子可以自己或在帮助下穿脱裤子。
如果孩子基本符合上面8个指标,那么就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了。
想让如厕训练顺利完成,特别要注意4个细节:
1. 准备一个合适的儿童马桶。开始进行如厕训练前,家长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儿童马桶,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选样式或图案,这样,进行如厕训练就会更加顺利。
2. 耐心引导,消除孩子对马桶的恐惧。
3. 无需频繁提醒孩子如厕。家长可以把小马桶放在孩子玩耍的地方,让孩子容易看到,这样即使家长不怎么提醒,孩子自己也可以想起如厕这件事。
4.借助有趣的“便便绘本”。如果你觉得单纯给孩子讲如厕的事比较枯燥,那么给孩子找一些精美有趣的“便便绘本”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都便便!》就是一本非常轻松有趣的“便便绘本”!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书中讲的是关于拉便便的事。拉便便这件事虽然平常,但却很重要,因为不管是你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是小猫、小狗、小鸟、小飞虫、小山羊、大河马、大奶牛、大象、大鲸鱼,都会拉便便!有的便便很不起眼,而有的便便却很大!
书中通过可爱的画风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拉便便”这件普通的事讲得饶有趣味,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认识到“拉便便”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不必为此感到害羞和不好意思。这本书对儿童如厕训练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后,不管是儿童如厕训练,还是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耐心,要多鼓励、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早日完成如厕训练。最终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2-3岁:儿童入园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讲到:“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图4 陶行知画像)
2-3岁的孩子即将步入幼儿园,即将步入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如果这一阶段过渡地自然,那么孩子就能够在心理上取得快速地成长。由此可见,进行良好的入园教育是必要的。
儿童入园教育主要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在心理上对孩子进行入园前引导,其二是在能力上对孩子进行适当培养。
美好的向往是开启幼儿园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例如,多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带孩子去幼儿园门外看看幼儿园小朋友在操场玩耍的快乐身影,让孩子对幼儿园有美好的印象。
同时,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引导。良好的心理引导可以给孩子的内心和幼儿园之间搭建一座稳固的桥梁,这座桥梁上承载着孩子的安全感、对幼儿园的美好憧憬、对老师的极大信任。这样的桥梁建好了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进入幼儿园后的分离焦虑期。
正如绘本《香蕉老师系列》中描绘的一样,孩子们在幼儿园会交到很多要好的朋友,有充满温暖爱心的老师照顾,孩子会感到很安心。
在进行入园教育时,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则侧重于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绘本《香蕉老师》中,星星班的小朋友们在和太阳班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这个问题就很实际的凸显出来,孩子们要怎样打交道呢?被人拒绝后该怎么做呢?这帮星星班的小朋友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找个可以共同玩耍的游戏就解决了分歧,大家很快玩在了一起,还期待着再次一起玩耍呢!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娱乐化的教育并非灌输式的教育,而是要尽量做到游戏化、快乐化,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图7 柏拉图 画像)
同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做到自然而然,而不是明确告诉孩子是为了上幼儿园才要生活自理。只有自然而然,孩子才会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我们的观点。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后,进入幼儿园后的生活自然就容易的多。他们不必为如何吃饭、如何睡觉等问题而伤脑筋,之后就能够享受到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在《香蕉老师》中,幼儿园有香蕉老师一样爱护孩子、细心又体贴的老师,也有小茄子、胡萝卜、洋葱小朋友这般可爱调皮的好朋友。
其实,多给孩子讲讲贴合幼儿园实际的美好生活,提前对孩子进行入园教育,是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生活的助推器。孩子的适应性都是很强的,只要打好扎实的基础,相信孩子会开开心心踏入幼儿园的大门。
3-6岁:儿童情绪管理启蒙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管理,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图 拿破仑)
当孩子3岁时,TA就要进入幼儿园了。在幼儿园,可就不会像在家一样,可以想发脾气就发脾气了——老师和同学们可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一直宠着他,哄着他了;而且,幼儿园的环境会比家中复杂十倍不止。由此,孩子在3-6岁时,我们需要把教育重点放在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上。
谈起“情绪管理”,家长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管理情绪,就是把情绪“憋回去”。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上一篇:战狼2持续火爆,冲进世界票房前十的第一部中国电影会是战狼2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