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建军大业》这部电影?
南昌起义,大业,影片如何看待《建军大业》这部电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建军大业》这部电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刚刚看完《觉醒年代》就看了一下《建军大业》。怎么讲呢,满肚子的话想说但是各平台都不支持弹幕,也是奇怪!建军大业该影片选择了拍警匪片著称的刘伟强导演,不能说导演功底不行,只能说选角时或许受了太多投资商的要挟?或许吧。各个选角问题就不想讲了,当看到汪精卫年龄44时,而一旁的那个谁(一国民党将领)26时。我崩溃了。这特么从脸上,脸上就能看出来的,刘导你整反了吧????我果断了关掉了播放器。回味一下前面所看近三分之一的内容的逻辑性,节奏感,强认的观影至此才决定停止,感到羞耻。题材角度本就对商业不讨喜,却从各个角度去迎合,这不是我想看到的革命、历史剧。后边的就不讲了,毕竟说太多。。。。。不好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个年代的故事,总让人难以平静,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建军大业》是由刘伟强导演,朱亚文,刘烨,欧豪等一种明星出演。影片以红色为主,有“血红”的四一二,到暗红的南昌起义,再到鲜红的三河坝战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成长,信念与力量。
血红的四一二
血红是一种充满悲痛的颜色,但同时也是一种充满力量的颜色。
“打到帝国主义,保护上海工人运动。”一个长达15秒的长镜头,拉开影片的序幕。导演采用快剪辑手法进行处理,枪口,学生,旗帜,在快剪辑里巧妙的转换。凸显了帝国主义的残忍,但同时也反应了人们内心的真实声音“渴望和平。
紧接着镜头一转,一个远景镜头映入眼帘,血红色的一片,是学生,是最需要保护的阶级,却成了枪口下的吞噬品,泪水,哭泣,与低沉的音乐交织碰撞在一起,让我们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同时也预示着后面战役的爆发。
暗红色的南昌起义
暗红是一种压抑的颜色,但同时压抑后也能迸发出强大力量。
武装军队们在口号中入城,在全景镜头的拍摄下,让我们看到了武装队伍的强大,接着,镜头转向面部特写,坚定的面部表情下,是军队的力量,同时也预示着南昌起义的胜利。
“起义箭在弦上”周恩来说,但同时也是胜利箭在弦上。暗红色的领巾,整齐划一的装备,是一股即将迸发的强大力量。平行蒙太奇的使用,紧促的氛围在音乐节点中更加让人揪心。三声枪响,打响了南昌起义,瞬间的镜头切换到九州之外,万家灯火,极具视觉张力,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加让人感到震撼。枪声炮火声,在全景镜头下,也点燃了胜利的希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大量使用小鲜肉, 看看老梁是如何评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7年拍摄的《建军大业》成功献礼建军90周年,作为建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票房取得了4.04亿的成绩,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我没想到一个香港导演可以把那些英雄先辈拍的如此豪气壮烈,也许正因为是香港导演刘伟强才能以更多的视角和态度为我们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壮阔史诗。
建国三部曲在明星阵容搭配上大有不同,09年的《建国大业》为174位启用的是老中青三代演员,11年的《建党伟业》为178位都是中青年演员,《建军大业》启用的明星阵容最少为108位多为青年演员,可以看出在年龄层上更迭,主要是因为建军大业里面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血战三河坝时周恩来总理只有29岁,大部分领导英雄都不到三十岁,这也就限制了该影片在选角上更偏向于年轻化。
像刘昊然、欧豪和马天宇等等这些年轻演员没有深入过部队也没有了解过军人的状态所以开机之前都被导演拉入军营深入体验军人的意志,不要有“小鲜肉”演技不好空有皮囊的刻板印象,就去否定一部影片,如果不是因为一些人主观偏见太多豆瓣也不会关闭该片的影评,这些年轻演员恰恰演出了年轻先辈们的那些不羁豪气与热血斗志。这些流量明星能吸引一些年轻粉丝回顾这段历史去研究这段历史也是起到了不错的教育意义。
影片把战争场面拍的很真实很磅礴,几个长镜头的动作戏也拍的不错,把战争的残酷拍的有血有肉,几场战争场面毫不逊色好莱坞大片,无论从节奏感,画面感还是冲击力都是保持了较高水准,很强的战争代入感也更具感染力,影片朱德指挥三河坝战役的那场,从拍摄手法上看很像《葛底斯堡战役》《光荣之路》这些战争影片,但又另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阐述对战争的理解。配乐上时而激进时而绵长配合剧情节奏能带领观众的听觉入胜,总体来说《建军大业》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更希望像这样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影片能更多一些,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上一篇:7805输出没电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