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这么多人批判《军师联盟》?
司马懿,军师,戏剧为什么这么多人批判《军师联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军师联盟》本质是一部戏。它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叫矛盾,分为角色外部矛盾和角色内心矛盾。世界上没有一部戏是没有矛盾的。不管是跟恐龙打架的片子,夫妻吵架的片子,还是体育比赛的片子,首先建立的是一个矛盾。但戏剧最主要是完成角色内心矛盾。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外部矛盾,但慢慢长大了以后,会发现生命里多了一重奇怪的东西:我究竟该学文科,还是理科?究竟该让自己放松地生活,还是勤奋地工作?为什么会有自我矛盾?因为随着生命阶梯的层层递进,你的欲望也越来越完善和膨胀,于是产生了若干个问号。角色进入自我矛盾,这个戏剧的矛盾才完善。《军师联盟》里每一个角色除了外部矛盾,还有内心的自我矛盾,最集中的在司马懿这个角色。
第二层叫情感。浅表的是角色情感,而角色情感是要带出戏剧以外的东西,叫做观众情感。这是戏剧最有趣的地方。司马懿哭了,观众不哭,没用。曹操哭了,观众不哭,没用。候吉笑了,观众没笑,没用。它的情感不单单是戏剧者,而应该是以此带出的观众情感。观众情感带出的层面以及范围,才是戏剧要求的最大层次。
所以,我们做戏要有服务意识。一些人来问我:秀波,你这司马懿拍的是什么?我说,就是一个全菜系。四川人吃了一半走了怎么办,没事儿,还有山东人。《军师联盟》《虎啸龙吟》如同一个流水席。要带出观众情感,就要在尽可能尊重所有人的立场上,创造最大的观看范围。有人说,《军师联盟》前面挺好的,曹操、荀彧“打”得挺好,后面讲家庭,我不爱看。你不爱看,可能你老婆爱看。接下来,可能你爸爱看,爷爷爱看。这个流水席是这么唱下来的。
最后一层是态度。曹操有曹操的态度,旷世枭雄;荀彧有荀彧的态度,士大夫;司马懿有司马懿的态度,隐忍苟活;张春华有张春华的态度,敢娶小二我就砍了你。这些态度都是角色态度,或者说,以历史为背景的,假设的人物态度,它并不是主创者态度。所有角色态度加在一起,在戏剧背后的第二篇,是主创者的态度。有的主创说,我恨那堆人;有的主创说,我委屈;有的主创说,得这样活;有的主创说,打到他。
我的态度特简单,我生命中有亘古不化的问号,说出来,想听听你是不是也有。
就像一个人推开窗子,发现四处茫茫黑夜。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他嚷了一声。他希望听见,另一个黑暗地方回答的那一声,哪怕是一个回声呢。我有问号,知道您也有问号,我就不寂寞了。
司马懿和三国是我对生命话题的迂回
我们最终要讲的,是隐身在戏剧矛盾后面,与观众沟通的情感。
《军师联盟》前二十集的段落,我们简单地把它表述成生存。每一个人走向社会都面临生存,工作就是生存。司马懿也好,诸葛亮也好,修鞋匠也好,老师也好,农民也好,工人也好,他上完学后的第一件事,首先就是生存。生存再放大一些,就是生死。不能完成生存,怎么成活呢?
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可以生存了,接下来,人生一定会逃不脱的自然法则:男女。这是世间最大的二法。我所说的“二法”指的是二元对立,高低、对错、生死、贵贱、大小。因为没有男女,生命无法延续,你说它是不是人世间最大的“二法”?《军师联盟》后二十集,有人说,曹操没了,荀彧没了,杨修也没了,那么大的事儿都不讲了,开始讲家庭?我是通过曹丕的家庭和司马懿的家庭,讲清男女之间的法则。
《虎啸龙吟》有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弈。对弈意味着胜负、成败。第三个阶段,我们讲的是成败。诸葛亮和司马懿各自对成败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赢,什么是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就像在《军师联盟》前二十集,有人觉得荀彧对、曹操对、杨修对、司马懿对,没关系,那是观众情感的依赖点,我们讲的就是生存。后二十集,有人觉得曹丕是对的,有人觉得曹丕是坏的。有人觉得张春华好,司马懿是不负责任的。也没关系。因为这种布局能够代入观众的情感,这种情感未必是附和、簇拥,也许是批判。观众看喜剧的潜台词是,哇,他居然这么做。看悲剧的潜台词是,他要不这样就好了。《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不是特定的悲剧,也不是特定的喜剧,它就是一出悲喜剧。我力图在这出戏剧里达到最大的包容性。
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终要面对子嗣。《虎啸龙吟》里,我们会看到曹丕的孩子、司马懿的孩子。孩子究竟代表什么?为什么说所谓父债子还、虎父无犬子,因为你这一生的心念、态度、行为、举止,最终都将影响到你的孩子。你这一生是活给谁看的?如果无法改变你的生活,你的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和你不一样的人。所以你一定希望他比你好。这个阶段讲子嗣,不是为了讲孩子们如何如何,而是他们这一生的态度和影响。
最后一个阶段,归。归去的归。人生在临死之前,匆匆忙忙,寻找归途。生为起点,死为终点。临终那一刻,有的人抓住孩子的手,千万守住这份产业;有的人抱住爱人的头,我爱你;有的人说一定不能丢了这片江山;有的说,我下辈子再也不这么活了。这个点,因为他一生的命理不同,产生的意义也不同。
所以,包括《军师联盟》的大多数戏剧讲的是这些。我该怎么生存?我该怎么面对男女?我该如何获取成败?我该如何教育孩子?我未来会怎样归去?我心中有巨大的问号,所以才拍这个戏。只不过借用了三国的题材,司马懿的身体,通过四个半段落:生存、男女、成败、子嗣、归,讲述着我对生命这几个重要话题的迂回。
戏剧是生而孤独的生命里,唯一叫嚷的方式
为什么是三国和司马懿呢?别的方式我也用过,《马向阳》《心术》《北京遇上西雅图》《黎明之前》……塑造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是这些关于人生的问号。
我们怎么拆这个问号?归根结底,欲望。一切问题皆来源于欲望的不满足。我们的心里的欲望,太多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欲望,这些欲望带来每个人的问题。
一个鞋匠的欲望导致他修出了一千双好鞋,或者得罪了四十个客人。一个教师的欲望,让他培养出成百上千的好学生。一个将帅的欲望,可能是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也可能是战事连连,鲜血涂城。每个人的欲望都会影响你周边的人。
有人问,关于电视剧里史实的部分你怎么看?我哪里懂历史。那你不查?编剧已经查了四年。表演你怎么看?现在太多人要看的是娱乐,不是表演。
你不要说,现在电视那么普及了,懂戏的人越来越多了。真不是这样。在我眼里,戏剧正在走向衰亡。歌剧、京剧、话剧、舞剧、日本能乐、昆曲,所有这些戏剧,无一不在走向衰亡是的,我处在一个走向衰亡的行业当中。我们现在发达的是影视,和戏剧是两码事。
在没有电子游戏的时候,戏剧可能是观看视听的主要来源。有了电子游戏以后,戏剧可能变成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甚至百分之十到十五。又有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直播,戏剧就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上一篇:作为《11处特工皇妃》的书粉,对于电视剧的改编是否满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