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吗?
河水,石鼓,龙王大家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蒋氏兄弟在制香炳磨槽的下游新建了油房(称下加工房,己废弃多年),利用水流作动力,推动石磨,碾芽子,碾油枯,用油榨榨菜子油,但从不榨桐子做桐油(大概是桐油不能食用)。油榨,其下面终年有青油灯供奉,吸日精月华,日久修炼成龙。清光绪十九年(1896)丙申岁秋八月初三,天降滂沱三天三夜。“易涨易落山溪水”,龙滩河水猛涨,洪峰过包家桥时,把两岸房屋、店铺全部冲走。洪峰到了高滩河把油榨也卷入了河中,奇怪的是油榨迟迟不动,似乎不肯离去,洪峰猛涨。一个油工忙中出错,手忙脚乱中把撞杆丢入河中,结果歪打正着,油榨与撞杆瞬间合龙。顿时电闪雷鸣,一条蛟龙顺着洪峰往下游走,洪水也随之消退。洪峰到达望溪街时,天已快亮,有人见河中有一双灯笼光芒四射,据传是龙眼,望溪拱桥是鲁班仙师所造,蛟龙不敢往桥洞通过,只能从桥上巨浪中游走,一时水浪滔天。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4)甲辰岁,荣禄乡(观音阁当时的行政机构名称)周边百里,开春120天未下一滴雨,田地龟裂,颗粒无收。为了求雨,观音阁禁宰杀、抬禹王菩萨游街。龙滩河断流,只有高滩河下潭才有水,农历5月20日是龙王生日,地方官员组织民众,在高滩河边架起13架筒车和13架水车,取水三天三夜,以解决百姓饮水之需。所捕鱼虾全用箩斗装着,不敢食用,怕龙王不高兴。23日中午,烈日如火,酷暑难当,河中突然浮出一只米筛大的团鱼,围绕河潭游了三圈,游至河潭出口处,伸出头,朝东方点头三下,正东方天际突然出现一团米筛大的黑云,并飞速飘向高滩河的上空,顿时乌云翻滚,昼午如黑夜,大雨倾盆,水流如注,河水猛涨,一会儿就冲走了包括筒车、水车在内的所有抗旱工具和装鱼的箩斗,旱情得以缓解。从此,高滩河有团鱼精的故事就不胫而走。说来也怪,高滩河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每逢天气变化河水都要发出万马奔腾的吼声,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还传言下潭中有一暗洞,可直通十里外的观音阁场的猪市梁子,洞尽头隐约可闻猪的嚎叫。洞里有石桌和石凳,穷人办喜事前,先在洞口烧纸,可向龙王借。龙王同意后,河水瞬时会分开,闪现出一条陆路来,水神便把桌凳呈上,定期归还,屡试不爽。后来有人背信弃义,只借不还,得罪了龙王,龙王生气就不再施恩借物了。
民国十八年(1929)蒋氏兄弟把高滩河以四千块银元卖给周永茂。周永茂头脑灵活,把油坊改成了水磨坊,利用河水动力代替牛拉磨,面粉没有了牛毛,变得卫生干净。年轻的周永茂还到重庆拜师,学做机器面,成为观阁机器面的鼻祖,极大的改进了做面的工艺,提高了面粉、面条的质量和产量。解放后,周家与观阁供销社合作,建起了新油坊,用水作动力,结束了牛拉碾的历史,榨油工艺也大大提高,产油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高滩河于1957年在周家上加工房,修小型水电站,1958年大年初一正式发电,电送往观阁场镇,开启了观阁镇水利发电的历史,方便了居民用电照明。1959年还成功安装了观阁镇第一台二号打米机,结束了碾子碾米的传统加工方式,周边十里很多农民,挑着谷子来打米。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加工房停止了发电,在其对岸于1995年又重新挖渠拦坝修建了高滩河水电站,使用到今,仍在发电。
前些年由于龙滩镇开煤矿和沿河有几家养猪牛、养鸡鸭的养殖场,矿场废水和动物粪便随意排入河中,河水发黑发臭,沿河村民深受其害。近年关闭了煤矿和养殖场,高滩河又恢复了昔日的绿波荡漾,清澈见底,鱼虾穿行。
捻口村双山子的故事
胡林平
传说鲁班仙师准备在流碑滩修桥,其间,肩挑两筐沙石,途径捻口村、偏岩村、大坝村交界一带。地势陡然由高到低,由于天雨路滑,鲁班仙师在此摔了过四脚朝天。扁担一下子弹飞到渠江对岸,形成了一座山,名曰扁担山。沙石落地成山,两山对峙,一山在南,叫大山子;一座居北,叫小山子;后人称之为双山子。双山子地址在堰口村四社,是两座较四周高三四十米的山丘。列于公路两旁,上面柏树成林,郁郁青青。鲁班仙师跌到后,脚一蹓,梭成一条沟,就形成了现在的刘家寨沟(在大坝村九组);屁股一坐,落地成圆坑,就形成了现在的团大丘(圆形水田,有50挑谷面积,在大坝村五组);腿一伸,脚一登,靴子触地留痕,就形成了现在的靴子丘(长方形水田,状如靴子,面积50挑谷,在大坝村九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北省文安县新镇乡路东村北,京九铁路、106国道旁有一个大池塘。令人惊讶的是,在池塘的西边,有一个高高的土台延伸到池塘中,池塘被切割成月牙形。每当夏天来临,我都会看到池北北部绿油油的荷叶,几乎覆盖了水面,美丽的荷花散发着芬芳。再往南看池塘,每条肥鲤都不时跳出水面,让池水碧蓝如镜,荡漾一圈圈,是人们难得的嬉戏垂钓之地。
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它曾经是一只海眼。不管多干,池塘里的水从来没有干过。至于它有多深,从来没有人测量过。人们从来没有把它绑在最深的地方。说到它的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新华故事:
据说在乾隆年间,这里没有池塘,但有一个叫玉村的村庄。滚滚大清河流经村子,大堤旁住着一家酒馆人家。这位老人叫刘,忠诚善良,没有孩子。他和妻子单独住在一起。因为老两口热情,村里和附近的人都很高兴在这里喝酒聊天,因为他们经常让人喝茶、吃豆子。刘老汉常说:“这笔钱虽然是好事,但带不走,没带也拿不走,但多了可能是灾难,我开这个酒吧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方便大块头,开心。”
这一年,文安洼地经历了干旱,天空看起来像火一样,地面直冒着烟。此外,蝗虫嘈杂,成熟的麦粒没有收获。眼看大秋种不了晚田,没有希望了,老百姓呼唤上帝。夏至刚过,东南风骤然刮了三天,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大雨,清代江水暴涨,泛滥如脱节的马匹,似乎就要漫过河岸。为了保护家园,人们不分性别、老少,纷纷来到堤防护堤抢救。
当天中午,刘琦老人刚给守堤群众送水回来。突然,他发现河里有一个人在洗澡,大声喊道:“嘿,我说河里的那个人,快上来!现在有这么多水可不是开玩笑的。”“谢谢您的关注。”河里的那个人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留着胡子的老人。我看到他对水很在行。当他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踏上水面时,他半个身子探出水面,向他打招呼,然后游上岸。走进酒馆,他点了一壶酒和一打咸鸭蛋,边喝边和刘琦聊天。说他是外国人,从这里到西部探亲访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