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样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孩子,自己的,父母怎么样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暂缓帮助
永远不要为孩子做他能为自己做的事情,让你的孩子系好鞋子,倒入自己的麦片,早上穿上外套,这样你就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完成任务了。
需要时提供方向
有些家长倾向于在目标或反馈方面进行所有谈话,这会阻止孩子发展基于语言的重要自我指导技能的机会。因此,不要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让他们告诉你他们将要做什么,让他们拥有挑战。当然,如果他们确实需要一些建议或帮助完成任务,可以介入并提供帮助。
在负面找到正面
不要将错误视为失败,而应将其视为孩子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当你的孩子没有成功的时候,一定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说话,而不是说“我告诉过你不要那样做”,比如说“让我们再试一次,看看我们是否能让它发挥作用”。
以上是家长帮助孩子学会独立的方法,家长尽可能早点教,让孩子真正的独立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首歌挺好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妈妈的事情抢着做,
爸爸的事情不要做。
小孩子天天唱,记心里了,让他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一起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乖了。
妈妈的事情都是家务事,抢着做没毛病。
爸爸的事情小孩帮着做基本上就是添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他的年龄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可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首先必须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来看待,像朋友一样跟她相处,尊重他支持他。要明白,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01
《无声告白》中,白人女孩爱上詹姆斯,放弃一切怀孕生子,没毕业,没成为梦寐以求的医生。
自己无法完成梦想,却信誓旦旦地认为,女儿莉迪亚天赋异禀,一心想把孩子培养进哈弗,成为最优秀的女医生。
她的丈夫,期望进入主流社会,就想让孩子成为社交明星,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融入群体,受欢迎,多交朋友。
他们不关心女儿的想法,不理会女儿的需求,只想着让女儿完成他们的心愿,成为他们所认为的骄傲。
孩子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品,一个被他们控制思想、行为的布偶。
就像书中所说: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最终,莉迪亚在服从与独立之间的痛苦挣扎中,孤独走向湖中央,自杀了。
纪伯伦的诗歌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是个渴望活出精彩人生的个体,他希望得到你的认同、支持,当你以爱之名,为他画地为牢,你的爱就会成为他的羁绊,束缚他一生。
02
朋友小乖,到目前为止的人生,都是让人羡慕的。
从小不愁吃穿,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孩子,过得平安顺遂。
读书上大学,毕业工作,没有离开过家乡。
专业是父母选的,工作是父母安排的。
连相亲对象,也是父母先看好了,才让她见的。
她没说过“不”字,说了会被爸妈一句“都是为了你好”,反驳得哑口无言,还被冠以不孝的名头,她怕。
她知道,说了没有用,还不如不说,不去抗争。
反正这样也没有不好。
“那你的设计师梦想呢?”我问她。
她陷入沉默。
当年偷偷画的画都被扔掉了,还谈什么理想追求呢。
现在有了孩子,更经不起折腾。
她说服不了父母,更说服不了自己,连我都快忘了那个,画画时哼着小曲,怡然自得的她了。
她的生活确实衣食无忧,可那么波澜不惊的日子,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她必须留在父母身边,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这份必须,就是父母在对她宣誓主权:你是我的孩子,你必须听我的。
这样用爱来捆绑孩子,孩子要么顺从,要么叛逆到底。
北大学霸王猛12年春节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曾经引起热议。
他在网上发出15000字长信,控诉父母多年来施加在他身上的控制欲。
被父母逼成PTSD【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他特意攻读心理学博士,就是为了自我疗伤。
王猛信中写道:“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他说,从小到大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
在王猛看来,父母无微不至的过度关心是在控制他,没有真正关心他的心理健康,曾经提出的抗议也没有得到父母尊重。
说到底,王猛的父母还是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来看,不懂得尊重孩子,再多的爱也成了负担。
03
以前对马伊琍的印象,还停留在“且行且珍惜”的隐忍中。
现在更多的是对她育儿经验的赞赏。
在圆桌派中,她说出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觉得孩子真的是天使,看见你有问题,她到凡间来帮助你的。
她没有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而是把孩子当做天使,通过孩子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想法。
她在微博上写道:
朋友型妈妈和家长型妈妈,我现在一直努力做朋友型。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只有平等的关系,才是最和谐最彼此舒服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