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地球上的动植物有公有母,这是巧合吗?
生物,两性,基因为什么地球上的动植物有公有母,这是巧合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比如人、细菌、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是巧合,所有两性繁衍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始祖,因为两性繁衍有利于产生基因更多样的后代,基因多样则使得生物的适应性增强,有利于生物的存在和繁衍。
生物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辐射演化”,是指一种中心物种获得了某种生存的优势,因此适应性大大增强,由此导致生物种群数量增加,而这会引起较为激烈的种群内部的生存竞争,于是生物会向四面八方、不同的环境中迁徙,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的选择,于是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出现了众多的物种。辐射演化的现象在自然界十分普遍,每个种属的物种都是这样演化的,比如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具有恒定的体温,这意味着生物可以在冷热不同的环境中保持体内的生理活性,适应性相较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更高。
一般了解的两性繁衍就是两性有明显的不同,可是两性繁衍的形式很多,最为基础的两性繁衍是“同配生殖”,这种生殖方式中,其实没有明显的性别,两者产生外形结构相同但基因不同的配子,配子容易形成一个新的生物个体,它具备更多样的基因。多数人熟知的两性繁衍其实是“异配生殖”,结合的两个 个体有明显的差异,产生的配子有明显的差异,最为经典的就是精卵结合,精子体积很小携带很少的营养物质只够自己游动,而卵子体积大虽然游动能力不行,但是却有着充足的养分,可以支撑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又有不同的形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卵生基本就是下蛋,但也有不同的形式,鸟类和爬行动物的蛋在未形成壳的时候就已经受精,生下后安置在温度合适的地方就可以自然孵化;鱼类的精卵在水中结合,但是也是靠精子游动找卵子;卵胎生其实和卵生有点像,某些类型的鲨鱼,在体内可以产生卵,受精后在母体内发育,但是却不需要母体付出营养;胎生则是受精卵在母亲体内发育,卵子体积很小,只能支持受精卵的初期发育,靠胎盘从母亲体内获取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排入羊膜,羊膜内就是胎尿、胎儿脱落细胞等组成的混合物,所以现在可以进行羊膜穿刺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异配生殖
然而这些形式迥异的两性繁衍应该是有共同的起源,并且起源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一些蓝藻类的植物中,它们就是同配生殖,而地球上微生物、植物出现的历史比多细胞生物久远得多,大约二十亿年前还没有多细胞生物,而单细胞的微生物间存在相互吞噬等现象,某些可以将另种生物的基因固定在自己的 细胞内,于是获得了多样性的基因,尤其是同种生物间的吞噬行为。这种行为普遍之后,有性繁殖就差不多诞生了,由于获得了更多样的基因,生存适应性更好,于是在自然中迁徙分化,形成众多两性繁衍的物种。
所以微生物、动植物都可以分公母,这种现象自然不是巧合,而是本身就有共同的始祖。在数亿年前的时候多细胞生物开始爆发出现,两性繁衍自然地被多细胞生物继承,不过也有少数的多细胞生物天赋异禀,在保留了两性繁衍的情况下进化出特殊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比如蜜蜂的卵就可以孵化,成为单倍体染色体组的工蜂,主要是为了给蜂王服务。生殖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生物可以自己去学的,只能是进化历程中慢慢获得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