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格律诗以《平水韵》为正宗,《中华新韵》能否取而代之?
诗词,古韵,普通话格律诗以《平水韵》为正宗,《中华新韵》能否取而代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格律诗以《平水韵》为正宗,《中华新韵》能否取而代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问者有一点不太准确,现在国家通过的是《中华通运》。是由教育部委托中华诗词学会和北京的一些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立项研究通过的。《中华通韵》共有16个韵部。而中华诗词协会于2005年推出的中华新韵。只有14个韵部。是为了新诗韵试水而发布的。中华通韵,既然已经通过审核、发佈。以前的新韵,定当停止流行。
诗韵,历来由国家颁布。是国家设定的,诗词、戏曲等韵文创作工具和捡验尺度,是一种“度量衡”。
国家认定,就是“正宗”!所以,《中华通韵》一定要取代其它旧韵,这是中华通韵立项的宗旨。明白人,对此一定会有个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要取代那个平水韵?因为他的毛病太多了。和我们今天流行的统一语言读音差距太大。平水韵中,好多读音相同的字,被分在不同的韵部如:上平的一东二冬、六鱼七虞、十四寒十五珊、下平的八庚九清十蒸、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根据“同身同韵”的原则:还有不少邻韵都该合并。而平水韵,却毫无道理的把它们分开。不仅造成了读者费解。还使韵部含字过少,使用困难,也会使作品因此出现用韵雷同。这些毛病还只会影响作者。使他们在创作时毫无意义地费尽周折。但是好在读者们还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好多读音迥异的字,却被收入同一个韵部。如果出现在作品中,定会使读者一头雾水。如:麻和车、牙和蛇、椰和抓,支和吹、元和盆、马和野、月和骨、日和出、药和托、…石客白画是一个韵、北黑职国是一个韵…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例子,俯拾皆是!让人依据这种“规矩”来创作。能有利诗词的繁荣和发展吗?
其实,这些毛病,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很多人建言并韵、或邻韵通押。但因为瓶水韵是南宋朝廷礼部刊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以后的朝廷,虽然也都搞了自己的韵书,但是最后却没有以政令推行、而中国文人又多善于泥古,故此,平水韵就一直沿用下来。不过,清朝人戈载还是搞了一下平水韵的“修正主义”。成功地用于填词领域,该算是一大进步。
总结:诗韵,当随时代主流语言而更新。旧韵舛错、讹误太多,早已不宜再用。新韵应时而生,必然替代旧韵。国家颁佈,就是“正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韵代替平水韵是必然趋势。朗朗上口是写诗词用韵及有平仄格律的目的。由于许多古诗词中的字到现在读法都和以前不同了,因此一些古诗词今天念起来不仅不顺口,有的还觉得很别扭。诚如一位叫“九龙隐之”的网友所言“押古韵的诗,还不得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去念?古代没有录音机,谁又知道古汉语怎么读,依其韵而不知其声,所谓的‘声韵’又何从谈起,念今声依古韵是自欺欺人!!!”。的确,严格地说,许多古字当时究竟是怎么念的,现在只是一种臆想。即使是那些顽固守旧对新韵抱有成见的人,也未必真能按古音读得出来。所以现在再按古韵写诗词已经没有意义了,你不可能在公开的场合、大庭广众之前全按古音讲话!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中小学上课学习都用普通话的当今,想象不出这些人能够用臆想的古音在课堂上去带着孩子们念课文而弃用普通话。所以,除了作做古诗词研究工作,没有必要、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下那么大的功夫去背那些古韵,也就没法去按古韵推广诗词,而新韵基于汉语拼音,小学生都会,因此很容易发扬光大。此外在别处我也看许多人在解释“一东”、“二冬”等古韵时也是在用汉语拼音,很滑稽吧!也就是说你只能用当代的汉语拼音去同当代人讲“韵”,否则你也根本讲不出甚至自己也念不出什么“古韵”!这更说明用新韵写诗是必然的趋势,时代的潮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目前而言,中华新新取代平水韵是不可能的。正如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一样,是不可能的。
虽然极少见到完整的文言文篇章,但文言文言简意骇的优点是有识之士不忍放弃的。而平水韵也是千年演变而来,兼顾夏华各地方言吐字音节,实受老一代与好诗词曲之人的喜爱。如假设随时间会慢慢大家(尤其青年)都不懂了,自然取代。倘若如此,无话可说。可好诗词曲之学者却不懂古藉,实乃憾事,我想真正的学者决不会放弃平水韵,而对古藉一窍不通的。
中华新韵由来现代语,人皆会用易学,可对某些地区方言用不实欠妥,虽然在大众中推广顺利,但对真正好学造诣较深的好诗词曲之人来话,会难接受。
因此,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共存共用的时代,定会延续相当时间,或一直延续下去。
不耍相信,在古格律诗词曲方面,今人会超过古人。自解放后,尤其文革,破旧有余,立新无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格律诗选用《平水韵》还是以《中华新韵》来写,这是作者的自由选择,我们不能认为《平水韵》是正宗的,《中华新韵》就是不正宗的了;也不能认为《中华新韵》好而认为《平水韵》是老古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字在改革,诗词领域也在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呜,顺其自然,共同进步,突出个性,百舸争流。这样格律诗才能传承发展,你叫现代人去学古语,也没有老师教啊,但的确也没这个心要。
上一篇:大家遇到的渣男有多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