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最欣赏《论语》中的哪些话?
的人,孔子,论语你最欣赏《论语》中的哪些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有一些人却对中庸抱有偏见,甚为轻蔑,认为中庸是和稀泥、随风倒、没原则等,原因何在呢?
一是因为这些人对中庸理解有误,这是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理解错误了,然后蔑视、否定这个错误的东西,并非真正否定中庸。再说,中庸其实就是要求人们的言行要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这不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吗?难道我们的言行要个怎么不好怎么做吗?
二是因为古人、包括古圣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加之语言、文字本身也有其局限,所以表达某些思想时,往往具有模糊性,很难或没有表达得清晰、全面、精准。给一些人留下了攻击、否定的漏洞。故儒学大师、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先生、隐士犹龙先生传下的奇书《\u003c道德经﹥﹤中庸﹥会通》一书中写道:\"夫物芸芸,森罗万象,人之思不可尽之也;人之思纷繁,甚广甚深,言与文不可尽之也。故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引申一下,大家都常说:儒道互补、儒释道相通、大道相通。但是真正做到把儒道有机融合为一个互补的整体的尚未曾有过。庞朴先生等所著的《\u003c道德经\u003e\u003c中庸﹥会通》是一次创新、突破,它在阴阳互鉴中把\"中\"、\"中庸\"阐释得更加清晰、全面、精准了。
此奇书中下面两段话可能会对我们想提升思想水平的人有启发作用:
一、《道德经》《中庸》本质相通,各有侧重,百家之说,此两者互补为最,故分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则更趋完善。诸圣所言,亦复如是。中庸,其止于至善者则同于道,圣人也;其次者同于德,贤人也;再次者同于仁义礼,君子也;礼之下,尚能守法者已反中庸矣,小人矣;法之下者,恶人也。所谓慧眼识人者,以此为要。国莫不应尊道而贵德,崇仁而尚义,隆礼而重法,苟如是,国必治,天下必平。与其道德仁义与法分割而论,何如统而用之!
二、明乎《道德经》者甚少,明乎《中庸》者亦甚少,而明乎此两经典者常非一人,故明乎此两经典者少之又少,能融汇贯通者又少矣。推而论之,诸圣经典,亦复如是。且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希闻好道如好财者也。是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可躁也,勿拔苗而助长;信可至也,人终必入正道。
读者诸君,您是好德如好色者、好道如好财者吗?甚或更上一个境界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天,子贡去请教先生:老师啊,能不能请您赐给我一个字,让我终生奉行,把它当作做人行事的准则啊?
孔子略作沉吟,说:有一个“恕”字,大概可以照着做一辈子了。
子贡刚想问“恕”是什么意思,孔子又进一步作了具体阐释: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不管做什么事之前,先想一想,这事我愿不愿干,喜不喜欢?如果我不喜欢,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心悦诚服,一生铭记于心。
这是《论语》中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觉得,这一句确实可以时刻对照,终生奉行。
关于“恕”,有人解释为“宽恕”,意即大度,不要矫情,不要玻璃心;有人解释为“如心”,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并且像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别人,像常说的那样“将心比心,由己及人”。我本人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不过,我们常常能做到半句,“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这“心”是否已经迷失却并不知晓,以致于私欲旺盛,干出许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来。
如果我们真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人世间将会少了多少尔虞我诈,止息了几多干戈纷争?
当然,这句话进一步推论下去,“己所欲,施于人”好不好呢?也不一定对头。所谓“吾之蜜糖,汝之砒霜”,我喜欢的、适合我的并不一定适合别人,非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诚意献给别人,有时非但不美,简直害人。
一切勉强的都不能讨喜,譬如寓言故事里说的老虎和兔子交朋友,老虎把最喜欢的肉给兔子吃,兔子把最爱的胡萝卜献给老虎,只能是无趣的下场。
《论语》中这样的金句比比皆是,像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值得一生实践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源自《论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辞海》解:恕,宽容。1、恕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心然要求。仁即”泛爱众”,一个”常戚戚”不而”坦荡荡”的小人是不会”泛爱众”的。2、恕首先要换位思虑的思想。若都有宽恕的之心,还有兄弟相争,还有当下的造假、碰瓷、诈骗等种种不良社会现象吗?3、恕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必须是种持久的道德修养:”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己”。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普世精神。要不,为什么联合国大厅中书有这一金句?要不,张岱年、季羡林等国学大师一再宣扬、推崇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要来谈论语,我们得从他的根来讨论
论语是孔子极其弟子的言论集合,而孔子师承老子,并且孔子是继承的是老子的德论。
德论谈的是什么?德论谈的人伦社会,也就是农业文明的最基层文化,这个文化他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是因为在农业文明发生期,人口暴涨!因此资源和人际关系极度紧张
势必会出现一支以主要针对建构在固定资源,人口暴涨的基层文化,以确保这个群体的长远发展
所以孔子的任何学说一定是围绕血缘关系、阶层关系、人际关系等有关,就是为了保持大体量的人能够在农业文明中长存
上一篇:你怎么看朱自清的散文《论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