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医护学生,第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是种什么感受?
尸体,的是,福尔马林作为医护学生,第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是种什么感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的大二学生,大一下学期第一次接触到系统解剖学,每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都会来到食堂对面的解剖楼上实验课,对! 你没有看错就是在食堂对面,不知道这样修建是不是校领导的别有用心。哈哈哈哈,可能中国人骨子里对尸体的敬重吧,开始的时候边走边吃饭的时候都会绕开这个地方。后来习惯了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现在切入正题,实验课的地点是在解剖楼后面的小院子里的两间平房里面。第一节课上的是骨学,四个手术架似的桌子上摆满了骨头。从头骨到颈椎骨,胸椎,腰椎,骶椎,尾椎都有。基本上人体的206块骨头都能找到。教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真实的人骨制作的模型。可能因为是人多的缘故和好奇吧,加上是午睡刚醒的时候的慵懒,所以倒也谈不上是有多害怕。
之后,学习的内容不断推进。有一节的内容是关节学,我想这才算是拉开了尸体的序幕吧。人体的各个关节如骶髂关节等都装着黄色的尸袋中,我把拉链拉开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骨头上附着的是被福尔马林泡的发白的人肉。给人的感觉是过年的时候家里大锅里煮的肉块,混合着强烈的福尔马林的味道,一瞬间的感觉就是头皮发麻和强烈的恶心干呕,开始围着的一群同学也不由自主的往门口退去,这个就是对尸体的初印象。可能还是抱着对遗体捐献者的敬畏吧,从那个星期开始,每个周四下午实验课后的晚餐都是番茄鸡蛋面。因为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想不到还有哪些能在我本身就排山倒海的胃里长时间驻留的食物。
再往后,除了晚餐是面条外,和学习其他课程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我感觉至始至终都没有太多对尸体本身的恐惧。面对身体器官还未发育好的儿童,面对白发苍苍的老者,面对正值壮年的大叔,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如果没有如果,他们和我们一样,出现了意外,却做出了高尚的选择。前几天刷空间动态,偶然看到直系学长晒出了一张器官捐献证书,他很健康,已经为自己百年之后做好了准备,那一刻我明白了,伟大的举动源于生活。偶尔会在晚上看到红十字会的白色面包车停在解剖楼的侧门。悄无声息的就完成了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变成一个特殊的老师的过程,最简单朴实的动作却是世上最为神圣的告别仪式!
准确的来说,我始终未做到心平气和的直面大体老师的原因是对遗体捐献者的一种敬畏和怜悯吧,他们从前也和我们一样,都是拥有着有别于动物的灵魂,百年之后却要被视作一种物品一般。在入土为安这一理念紧紧占据中国每一代人的毛孔中的特殊情况里,他们做出的选择是多么的不易。然而与同时期的早已化为尘土的其他人想比,他们的选择或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引子,或为医学后生们的成长铺垫道路,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他们闪闪发光的奉献精神。臧克家说过:“有的人已经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们就是永垂不朽的人!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这样一句话:没有解剖学就没有现代医学,在此向他们致敬!愿世间少点疾病痛苦,医患和谐,天下大同!
码字不易,如果这个回答你觉得满意,感谢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第一次解剖尸体,记忆真的是非常深刻!首先铺面而来的是刺鼻的福尔马林的味道,紧接着就是一股特殊的臭味,好几个一进去就出来了(吐个不停,我还是很坚强的),带着口罩都仍然非常清晰,但是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我还记得我们小组的“大体老师”是一个很年轻的女性,估计也就20岁左右,白皙的皮肤、眼睛也很大,五官很端正,现在都还历历在目(愿她在天堂安息),我们小组12个人,轮流来解剖的,一般一个主刀、另一个当助手,剩下的在旁边看,一般我们每节课开课前都会集体为“大体老师”默哀3分钟,以示尊重。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疾病带走了一个这么年轻的姑娘,只见她是没有头发的,头上都还带着头套,还有一条明显的伤疤,似乎还没有完全愈合,可能是脑外伤吧!也有可能是颅脑肿瘤吧!由于我们的局部解剖是不解剖头部的,所以一直以来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我记得我解剖的是手臂,先把皮肤完整的解剖下来,再找到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并辨认,然后展示给本小组的组员看,搞得好的,还会推荐给整个解剖室的人看(有过一次,很自豪!),最后要深部解剖,观察韧带和骨头。具体的细节记得不太清了!
所有项目解剖完之后,我们把她的所有组织、器官还回去,然后把皮也盖回去,用特殊的胶水把皮粘起来,尽量让她恢复原样!之后会通知她的家属过来,火化之后把骨灰带走,对于没有家属认领的尸体,我们常规火化之后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埋葬,并立碑,每年清明节都会去给他们上花。
其实在我们学校,设立了专门的遗体捐献部门,偶尔也会有一些老人过来要求要捐献遗体,我也给他们指过路,有些时候也会亲自带他们过去,说明国人对于医学的奉献,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档次,至少对于部分人是这样的!
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人,才有了我们这些医生的成长,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手术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接触病痛,在这里感谢他们为祖国医学的奉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真没有之前想象的害怕的感觉,只是觉得气味很刺鼻,穿的隔离衣会被吸上浓浓的甲醛味道,辣眼睛。一个宿舍的学生,八件隔离衣,我们都集体放在宿舍外面。过了这一学期,很多同学都把这件固定上局部解剖穿的隔离衣扔掉。反倒是,晚上去上晚自习,路过解剖室的时候会加快脚步,好像有种莫名的恐惧。上生理课、药理课解剖蟾蜍、小白鼠、兔子啥的非常害怕,毕竟是活的。记得当时用不敢用手抓蟾蜍,其他同学递给我一只,我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扔出去好远,因为它是凉凉的。考生理实验的时候,就祈祷千万不要抽到考蟾蜍(忘了题目了)的题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