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放开了,老人怎么办?
疫苗,老人,老年人放开了,老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是老人,也有高血压基础病。怎么办?一是打好疫苗,三针全打好,现在争取用吸入式疫苗再加强一次;其次保持出门戴口罩,进门先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对自己好一点儿,加强营养补给,多散步,增强免疫力。自己都做好了,如果还是中招了,先是积极治疗,如果治疗无效,那就是命!不见得为了我们老人,让所有人都陪着封控停摆!想想也荒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上个月优化疫情防控20条发布之后,昨天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再次颁布“新10条”,生活将逐渐走向正常化的同时,民众难免也会产生不安情绪,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被保护。
新10条之后,各地陆续调整、落实,比如北京、重庆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证明;郑州本地车牌可直接通行;杭州火车站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有些地区甚至强调“非必要,不核酸”……
有人在看到新10条之后,误认为“放开了”,其实不然,这完全是误读。实则新10条是在20条基础上的主动优化,而非代表完全放开不妨。
过去3年的疫情防控中,我们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防疫防控措施必然会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步的优化和调整。
具体到这次新10条的颁布,一方面,病毒随着变异,传播力在增强但致病力在减弱,给大家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已经处于缓和;另一方面,我国90%以上的人群已经接种了疫苗,具有预防感染和预防重症及死亡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新10条才得以颁布,这并非意味着“放开”,更不意味着防疫工作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措施进一步优化,虽然不意味着放开,但总体趋于宽松,比如新10条第2条中就提到,“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除高风险岗位、高风险地区人员之外,其他人愿检尽检。
要知道,核酸检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最直接、最科学、最基础的依据,很多城市或地区会定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如今调整为“愿检尽检”,也是趋松的一个标志。
优化和调整之后,想必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自身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何保障老年脆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呢?
确实,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的占比很大,比如在对低风险一般人群、中风险次重点人群、高风险重点人群的划分中,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基础疾病是否稳定、是否全程接种疫苗这4个因素是衡量维度。
如果是65-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且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群,或者是80岁以上带有基础疾病且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人,均属于高风险重点人群的范畴。
其实也很好理解,免疫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如果未全程接种疫苗,或者本身就带有基础疾病,那么抵抗和恢复能力无疑还会进一步下降,列为高风险重点人群也就说的通了。
从疫苗预防感染、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来讲,老年人想要安然度过疫情,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普通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这也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过去的数据已经很好的验证了疫苗的防护效果,比如今年三四月份的上海,接种两针或者全程接种的老年人,相较于那些只接种了一针或者未接种的老人,重症风险降低了76%,病死率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无疑,对于奥密克戎,疫苗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还是非常有必要接种的。
所以在谈到“老人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如果想要切实降低风险,接种疫苗是首选。事实上,新10条中也对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了专项安排,尽量做到“应接尽接”。
老年人接种疫苗,其实完全不要有什么顾虑,3年时间里,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检验,即便有些接种人群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也是短期内的正常临床反应;再就是国产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率是0,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
在过去,有些老人可能会以“年龄大”、“有基础疾病”为抗拒接种的理由或借口,其实这都没有事实依据,除非是正患有恶性肿瘤且处于器官衰竭期的患者,可能会有不良反应,需尤为特别谨慎接种之外,其他高龄或者有基础疾病的,可以考虑把疫苗接种提上日程,更好的保护自己。
除了疫苗接种之外,其他的防护措施恐怕就是老生常谈了,想必也早已经深入人心了,比如尽量避免聚集、注意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和活动量、提高免疫力、勤洗手戴口罩、通风消毒等等。
重点说明一点的是,广大老年人要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千万不要有精神上的紧张或者心理上的较大波动,无需过度的担心。
退一步讲,即便是不幸感染,按照目前我们取得的治疗经验和医疗资源上的配置,也足以应对和治疗、康复。张文宏说过,“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这就意味着医院的医疗资源足够应对剩余的0.5%,这其中就包括老年高位人群、带有基础疾病或者未接种疫苗的患者。
再就是,与老年人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年轻人同时也是共同居住老年人的责任人。
年轻人不要觉得自己的免疫能力强、恢复能力强就无所顾忌、不当回事了,事实上还要为家里的老人考虑,即便是为了他们的健康,也要充分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充分保证一家人是健康的。
还有一点就是要对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和掌握,比如如果出现发热、咳嗦、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一定不要任由发展,要么通过核酸检测排除感染的可能性,要么通过自助抗原来检测。
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资源越早介入越好,发展为重症、致死的概率也就越低。自己和家庭成员接下来要多学习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对自己的症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的“硬抗”,争取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早康复。
既然有上述要求,那么家里可以适当配置一些相关方面的药物了,当然也包括一些简单的医疗检测仪器,比如温度计、消毒酒精、指尖血氧仪、指环、智能手表等,用于血氧或者脉搏、体温的实时监测。
综上来说,老年人确实在疫情前显得更为“脆弱”,要想达到最佳防护,简而言之,疫苗接种不可少,要做到“应接尽接”,以达到预防感染、重症、死亡的目的;再就是家庭成员都要做好防护措施,不可掉以轻心;家庭常备一些相关药物和简单的医疗工具,实时监测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一旦确定感染,不要产生心理上的波动,早发现早治疗。
上一篇:为什么有的人尿酸低,还会痛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