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公九凶,母九爽”,有什么讲究和区别?2022年是什么九?
冬至,农历,今年“公九凶,母九爽”,有什么讲究和区别?2022年是什么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九凶,母九爽”,有什么讲究和区别?2022年是什么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数九也分“公母”!“公九凶,母九爽”,有什么讲究和区别?2022年是什么九?冷不冷?
今年12月7日将迎来大雪节气,大雪节气一过就将迎来今年最冷的一段时间,就是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耳熟能详的“数九歌”年景稍微大一点的都比较了解。一个“九”是9天,数到9个“九”就是81天,到了春寒花开的时候。
“数九”从那天开始呢?老一辈人一般都是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有“夏至三更数头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而我们“数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的。
这里的“庚”和“壬”都是中国传统的干支历法中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第七位和第九位,带有庚和壬的日子。
细心的朋友能够发现,咱们在数伏的时候是以10天为一个周期。比如,“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到了夏至太阳在到达北回归线时就不在往北了,而是开始往南回来了,叫作“夏至一阴生”。而“数九”的时候是以9天为一个周期,到了冬至这一天,太阳再到达了南回归线后就不在往南了,而是往北回来了,叫作“冬至一阳生”。
古人 “数九”为什么要从冬至后逢壬日开始呢?
因为,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甲乙为春天,丙丁为夏天,庚辛为秋天,壬癸为冬天。而到了壬的时候,就是一阳来复。
到了壬就是到了冬天了,万物封藏。因此,古人数九就是数寒,就是要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
“数九”也分公母,那么今年是公九还是母九呢?
判断是公九还是母九,主要是根据冬至这天农历是单数还是双数。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单数就是“公九”,双数就是“母牛”。而今年冬至的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2月22日5点48分1秒,农历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号,很明显是“公九”。
那么 “公九凶,母九爽”,怎么理解呢?
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如果今年是“公九”的话,那么冬天可能会很冷。相反,如果是母九的话,冬天可能会相对暖和,不用特意去准备棉衣。
其实,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冬天雪多冷点还有利于庄稼生长的。因为,寒冷雪多能够冻死一部分害虫和病菌,这样来年庄稼就少得病虫害。并且,雪多氮就多,有利于小麦返青和缓解春季旱情。
虽然,雪多对种植业有好处,但对养殖业可就不一定了,较大的风雪会大棚和养殖棚等设施和牲畜有危害,还是要做好相应防范的。
今年最冷的三九哪天开始?
冬至,在古时候又称为“日短至”和“日南至”等,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另外,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时年八节”之一,有很多讲究和习俗。所谓的“十年八节”,是指潮汕地区的说法,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八个节日统称“时年八节”。冬至当天,在南方有祭祖、宴饮等习俗,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
现在数九已经不从冬至后的壬日开始了,还是从冬至当天就开始了。
今年冬至日是公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往后数9天进“二九“,就是12月31日。再往后数9天进“三九”,就是2023年1月9日,最冷的三九天就是从这天开始的。
谚语“三九四九冰上走”,也就是三九和四九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冷的18天,也就是从2023年1月9日到1月26日这段时间。
2023年春节是1月22日,四九的第五天,还处于一年当中相对冷的那段时间。不过,年后没几天就是五九了,天气开始变暖了。
现在人们其实已经不在乎“数九”这个习俗了,甚至都不关心下不下雪。但是,在古时候人们的生存条件差,想挨过寒冬并不容易。因此,就要找一种方法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这个方法就是我们说的“数九”。
数九的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了,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所以,早在一千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开始“数九”了。
我们现在来看,“数九”只是一些农谚,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通过和残酷的大自然搏斗中用血类总结出来的经验。
比如,下面这句农谚就是古人通过与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是这样说的“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冷的那段时间一定要冷,如果三九不冷,那么接下来的四九、五九、六九可能就都不会太冷,可能会是暖冬,冷空气一推迟到来,来年春天就大概率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对庄稼生长是不利的。
写到最后: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黄河流域下游测定的,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局限性,咱们国家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南北差异大,笼统的来看就行。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的冬至交节日,是在12月22日5时48分01秒,此时,太阳黄经达到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也正是农历的冬月(十一月)廿九,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在我们山东省潍坊地区,早上6点50分左右天才朦朦亮,到下午4点30左右天就黑了。冬至一过,白天会逐渐延长,夜间也慢慢缩短。
冬至这天,也是数九的开始,在我们农村,也称做交九。也是一年里最冷时段的开始,每过9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是一年里最冷的时段;五九六九顺河看柳,此时柳树开始萌芽,随即就进入春天了。
古人把交九这天,又分为“公九”和“母九”。他们是按农历日期的单(奇数)双(偶数)来划分公九和母九的。如果冬至(交九)这天是单数,就叫作公九;反之,这天如果是双数,就称之为母九。
按古人的经验得出,每逢公九年的冬季,往往降(雪)水量较大,对庄稼越冬来说是个好事,但这样的年景,却是很容易出现极端的寒冷天气,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公九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