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崇祯本可以活着,为何选择自缢?
崇祯,大明,自己的崇祯本可以活着,为何选择自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崇祯本可以活着,为何选择自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崇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定能活着,选择自缢完全是迫于无奈,处在一种想逃又没法逃,落在李自成手里能否活命尚未可知的窘境上,自我了断或许对崇祯来说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从当时的情况下,逃跑已经是不可能
事实上在清廷和大顺的两面夹击下,明廷在北方的形势越来越险恶,崇祯在那时候就有从北京跑路迁都南京的想法,而且大概率没有任何人暗示,完全是崇祯皇帝自己的想法。那是在崇祯十六年周延儒督师之前,崇祯有鉴于内外交困,曾与当时身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密议南迁,并叮嘱他不得向外泄露。所谓“上以边寇交炽,与周辅延儒议南迁,命无泄”。但是这件事不知为何传到了天启皇后张氏那里,张氏又向崇祯皇后周氏传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周后又转达给崇祯,崇祯皇帝在愤怒之余只能取消了南迁的动议。
其后在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形势更加紧急,李明睿又建议南迁,与崇祯皇帝秘密探讨南迁的可能性,在谈话中崇祯表示这事自己早就想干了,只是没人和他配合,给他台阶下,才拖到现在,“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不久后,大臣李邦华也建议迁都,甚至已经秘密派人做南迁前的准备。但是均由于阻力太大,崇祯不得已恨恨作罢,当时崇祯恨不得把首先反对迁都光时亨的脑袋拧下来,“光时亨阻朕南行,本应处斩,姑饶这遭”。
《绥寇纪略·补遗中》:先是上命科臣左懋第往南中,察沿江舟师士马之数。津抚冯元颺尝请以挽漕之三百艘待命于直沽口,得密旨允行。上意非不欲南,自惭播越,恐遗恨于万世,将俟举朝固请而后许。
至此,迁都南京的事再也没提过,崇祯才下定下定决心君王死社稷,“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国家至此,无一忠臣义士为朝廷分忧,而谋乃若此!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下面无一人敢担待责任,崇祯做出这一决策,实有无可奈何的心理。
但是哪怕在北京内城被李自成攻破前,崇祯依然试图逃出北京。但是,此时此刻明朝大势已去,崇祯陷入了“有心逃跑,无人开门”的悲剧。不得已只能在万岁山上自缢。此事在《国榷》、《石匮书》、《甲申传信录》、《罪惟录》等史书中均有提及。
《国榷·卷一百》:召提督太监王承恩对饮,少顷,易靴出中南门,手持三眼枪,杂内竖数十人,皆骑而持斧,欲出东华门,内臣守城疑有内变,施矢石相向。时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因至其第,阍人辞焉,上太息而去。趋安定门,门坚不可启。天且曙,仍回南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
所以,崇祯在最后时刻已经是逃不出去了,如果不想落到李自成手中只能自缢。
如果崇祯落在李自成手里,其善终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小。
尽管李自成在大举东进攻破北京前给予了崇祯“君非甚暗”的评价,并许诺在崇祯投降后,给予其“如杞如宋”的待遇。但说实话,这种事情看看就好,不少亡国之君在死前都是一开始被后来者先优待的,在没有利用价值后被除掉。
从李自成进京后的做为上来看,至少崇祯落在他手里不会好过,这儿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一、三月二十一日,在崇祯皇帝尸体被发现后,李自成仅仅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放在东华门,花钱二十串买了口棺材将崇祯入殓,而崇祯尸体第二天还暴露在外,二十三日才改殡,崇祯皇帝居然整整被暴尸三天,这就意味着李自成集团在心底里对崇祯是很不尊重的。(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崇祯把李自成的祖坟都挖了,是个人都会不爽)
二、进京后,面对明朝宗室和皇亲国戚,大顺集团也没有手软,追赃助饷的时候甚至追到了天启皇后张氏的头上,这么有统战价值的对象,居然被折磨到连李自成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为了张氏的体面,只能让其自尽。“追懿安皇后金,亦加拷掠,李岩保护之,使自尽”。
所以,如果崇祯落到李自成手里大概率日子不会好过,极有可能在配合李自成整一个禅让仪式后,或是剩余价值被榨干后,被李自成找个由头给弄死,对外发布什么“暴卒”而亡之类的说法。
所以,对于崇祯来说,既逃不出去,也不愿意被他心中的“流寇”捉住,只能选择自我了断。
引用文献:《甲申传信录》、《爝火录》、《明季北略》、《绥寇纪略》、《三垣笔记》、《国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崇祯是否可以活着,尚不可下定论。从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城后的种种骄横作为来看,崇祯即使不自缢,性命也很难保全。
其次,倘若李自成不杀崇祯,加以优待礼遇,但以崇祯刚烈尊贵之心态焉能俯首温驯?毕竟与蜀汉刘禅性格情势不同啊。
最后,崇祯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更谈不上庸君。个人还是有能力、有抱负、有信仰的,生死荣辱自有考量。靖康之耻历历在目,亡国之君求死无门。
死,每个人唯一共同的归途。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忍辱偷生,或顶天立地浩然正气。或遗臭万年,或流芳百世。崇祯帝选择捍卫大明颜面,赢得后世唏嘘礼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亘古至今,改朝换代,是破旧立新的客观存在。明末崇祯已到了山穷水尽,英雄末路。他选择自缢还是正确的。如果活下来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了之以自己的名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