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粟裕有何特殊之处,为何能带华野越打越壮?
粟裕,淮海战役,战役粟裕有何特殊之处,为何能带华野越打越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跟数学天才华罗庚,诗赋天才李白一样,粟裕大将就是军事方面的天才,所谓天才,就是说不是常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高度。
粟裕大将小时候就喜欢长跑,往返几十公里山路跑个来回不当回事,洗个澡又接着干别的事了,要是一般人早就累趴了。粟裕大将最能提现出军事天赋的还是早在1935年,粟裕大将当时在方志敏和刘畴西领导的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当时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的部队重重包围,按理说刘畴西是黄埔一期的科班毕业,但是对于战场的判断分析就比粟裕大将差多了,粟裕大将当时就能敏锐的分析出敌人的薄弱环节,带着少数部队突出重围,而刘畴西因为判断一再失误,最终被俘,最后英勇就义。
在抗战时期的苏北战场,粟裕大将也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以及解放战争初期苏中七战七捷,受到陈毅元帅的高度信任。即使是在再厉害的强敌面前,华野的将士们只要是跟着粟裕,就有足够的信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的,时势造英雄,粟裕就属于此类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軍事作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粟裕大将是解放战争中!杰出的军事指挥人员!
我们将粟裕称为战神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据粟裕大将的回忆录,20岁投笔从戎,其人生由原先求学时的苦闷,彷徨等,转向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且,在常德求学人生经历,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
粟大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4.12”和“马日事变”的血腥屠杀,共产党员胡左武校长的鲜血,深刻的教育了我,意识到必须拿枪杆子打倒新老军阀。从此,我坚定地走进了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行列,再也没有离开过。
1927年6月,20岁的粟大将,在叶挺师长麾下的教导队,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后,再没离开过军队,其戎马一生都诠释了他的理想信念,献给了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设事业。
第二,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首先,粟大将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跟着朱德并目睹并经历了,朱德是如何率领组织指挥起义失败的部队战斗,并与毛主席会师井冈山的。
其次,在战争中历练。在南昌起义战斗中,粟裕第一次负重伤昏迷后,被排长下枪丢下,他抱着坚定的信念,历经磨难生死,终于赶上了部队。其后,一直在战争生死线上行走,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洗礼,在战争中成长。
再次,跟着毛主席朱德在井冈山打游击。融会贯通了毛主席的建军战争等思想。为之后的江南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正如《粟裕战争回忆录》所讲:“我跟随毛主席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第三,审时度势敢于火中取粟。宿北战役,鲁南大捷。展示了战神粟裕的指挥艺术的成长历程。
当时,蒋介石为了“结束苏北战事”派十二个整编师(军)二十八个旅,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69师共六个半旅,以11师长胡琏为前线指挥,由宿迁向新安镇沭阳进攻;以整编74、28师、第七军共七个旅,李延年指挥,由淮阴,淮安向涟水进攻;
以李默庵的整编65、83、25师共六个旅,由东台向盐城阜宁进攻;以整编26师、第一快速纵队,第51、59、79师共九个旅,由山东峄县、枣庄、台儿庄向临沂、郯城进攻。
四路大军围攻华野,妄图切断其和山野的联系。而山野和华野合并后,“毛泽东同志来电:…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在陈毅的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粟裕面对强敌,又是首次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审时度势,深知兵无常势,于是采取了火中取粟的战略战术。开刀四路敌军中的整编69师,将其全部歼灭。师长戴子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就擒,重创胡琏的整编11师。打破了包围,迟滞了敌人进攻态势。
有人认为宿北战役打援部队太多,影响战役结束后的扩大战果。粟裕说:这些人不了解敌人对我已形成的半包围态势,如果让任何一路敌人计划实现,战场局势,必趋险境。
12.19宿北战役结束,过年1月2日鲁南战役,间隔12天,无所谓扩大战果之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