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的婚姻会因为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危机吗?
人类,男性,女性你的婚姻会因为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危机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的婚姻会因为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危机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提问:
现代人类家庭生活的矛盾易爆点:教育子女。
易爆点,容易获得某种收益或者某种问题的地方,比如虚拟电子游戏中容易爆出装备的环节。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当然,现代人类也是综合代际繁育最复杂的哺乳动物。两性+婚姻相对固定配偶+孕期长+哺乳期长+抚养期长+需要学以备用的生存技能多,步入文明协作生存时代之后,婚姻家庭便成为了人类完成代际繁育的基础。
鲁迅先·《故乡》:“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确,人类诞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生存、不曾有任何生产劳动职业分工,更谈不上有什么群体生存文明需要教给孩子们,所有孩子都必须在与长辈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群体分工协作生存技能。
文明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抽象社会生存经验集合,物质实体—>物质用途—>抽象字符【包括寓意+读音】—>文明成果。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类社群进化形成了数千种系统性文明成果,为了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智慧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那么,为什么说现代人类家庭生活的矛盾易爆点是教育子女呢?
一、两性的综合生活地位越来越平等
男性刚强有力、女性温柔贤淑,男性与女性在综合社会劳动创造领域多有分工,比如农耕、防御敌害、采矿、冶炼、锻造等需要消耗更多体力的活儿多由男性承担,生育、纺织、家务等对体力要求较低的劳动多由女性承担,农耕收获粮食、防御敌害维护安全、工业加工生活辅助用具都属于有大幅消费资源产出的劳动。当人类进入以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生存时代之后,男性逐步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主导者,帝王、将相、文人等多为男性。因此,近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女性的相对社会地位都较男性低许多。
受教育机会平等、劳动职业权益平等、从事社会综合管理事务的地位平等......进入民主法治时代之后,男性与女性的综合社会生活权益越来越平等,特别是生产劳动辅助工具被加装上附带动力乃至智能之后,男性与女性在综合消费资源劳动创造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因此,男尊女卑、夫唱妇必须跟随的传统家庭地位观念已成“老黄历”。
二、两性的文化学识越来越平均
1898年5月31日经正女学在上海开学,开中国近代女子学校先河;1907年3月《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女子教育在法律上得到认定,但规定女子学堂单独设立;民初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是为男女同学之始;1919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升格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创了女子高等教育事业。1919年春甘肃女青年邓春兰致信蔡元培,请求北大招收女生;当年秋,北大学生王昆仑请求蔡元培准许在北京女师读书的姐姐王兰入北大就学,得到应允。因不及征得教育部批准及考期已过,1920年2月王兰、奚浈、查晓园等九人以旁听生名义进入北大文科,之后又正式招收女生,突破男女不同校之禁。同年,南京高师、上海沪江大学也开始兼招女生。并为全国各地高等学校效仿。之后,中学男女同校引发讨论。1927年教育部终认可中学男女同校。
男主外女主内,意思就是男人主要负责在外面赚钱、应酬; 女人主要负责维持家庭,比如孩子、父母、家务之类。民国之前,我国能够接受文化学识教育的人几乎全为男性,女性则多在家中学习操持家务、按宗族礼法相夫教子。幼儿园的孩子们几乎全由女性带、中小学老师以女性主导、师范院校录取的女生多于男生......接受文化学识教育的机会平等之后,女性在接受学识教育的各个方面获得了自己的成长空间,在教育、文史、文艺等方面的学识接受能力甚至大幅度超越了男性。
三、两性创造家庭消费财富能力的趋于平衡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共同决定人类主动劳动创造能力。木棍、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附带动力机械、附带动力智能机械......人类一直在革新自己用于劳动创造的辅助工具,以便拓展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自然资源、降低人类自身的体力消耗。
添加燃煤可增加蒸汽动力、添加燃油可增加机械动力、添加电力&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得到无限动力......用于辅助人类从事劳动创造的辅助工具被加装上附带智能机械动力之后,人类体力对劳动创造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小,个人智力对操作附带动力智能机械的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在接受学识教育的机会均等之后,男性与女性在家庭消费财富创造能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越是大城镇,女性的综合就业能力反而比男性更好。
一山不容二虎,比喻实力相当或互不相容的两人不能同在一处。生活消费物质主要由男性创造、女性主要负责处理家庭事务的年代,男性在外劳动的时间长、女性照顾家小的时间多,男性与女性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意见分歧会非常少。但是,当下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学识储备趋近、劳动创造能力几乎没有差距、家庭要落实优生优育时,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就会成为家庭生活中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