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因为父母生我养我,所以他们想怎么打骂我都可以吗?
父母,孩子,自己的因为父母生我养我,所以他们想怎么打骂我都可以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针对你提的问题,其实是你父母要把他们的人格品质传递给你,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成果——《父母人格对孩子的传递路径》供大家参考。
父母的人格类型,一般分为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
对父母人格类型的这种分类,有些父母可能认为,父母展示给孩子的人格类型,要么是权威型,要么是放纵型,要么是民主型,也就是说,有些父母可能误以为,孩子只能看到父母中,其中一个人的人格类型,看不到另外一个人的人格类型,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虽然父母人格类型可分为以上三种,但人格类型相同或不同的男女,都可能结为夫妻。
因此,每个家庭可能是以下六种人格类型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即:权威型+权威型、权威型+民主型、权威型+放纵型、放纵型+放纵型、民主型+放纵型、民主型+民主型的组合。
上述六种人格类型组合的家庭,有三种是人格类型一致的组合,有三种是人格类型不一致的组合,但是,不论哪种组合,当他们对孩子人格产生影响时,不是父亲或母亲中某一个人的人格类型在影响孩子,而是相同或不相同的人格类型,都在共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因此,父母对孩子人格形成,是以人格组合的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
既然父母是以人格组合的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施加影响,而人格组合中,必然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类型,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影响更大。
鉴于父母的人格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影响巨大,就需要了解,父母的人格对孩子的传递路径。
很多父母会可能不假思索地说,父母人格传递给孩子的路径,就是用榜样来进行传递。
这样的回答,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深入思考,并不是一个完整答案。
要了解父母人格,对孩子的传递路径,不妨先看一个案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医生家庭长大的男孩,他在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前,要吃带皮水果,父母要求他削去水果的外皮,比如苹果或梨子。
那些不适宜削皮的小水果,父母要求用水反复冲洗,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五分钟再吃,比如新鲜的大枣或李子。
当时,这个孩子看到很多人吃苹果或梨子并不削皮,简单冲洗后就吃了,吃大枣或李子也是如此,但迫于父母的要求,只能照办。
这个孩子独立生活后,才试着吃带皮的苹果或梨子,吃大枣或李子时,不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但吃完水果,他总担心拉肚子,直到多次尝试,并没有拉肚子,才放弃固有习惯。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给水果削皮,是现代家庭的基本要求,因为现在购买的水果,很多是过季水果,储存时还可能在外皮上打蜡,或用保鲜剂保鲜,甚至还可能有农药残留等。
这个孩子至今不玩扑克或麻将,但他很小的时候,也玩扑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玩扑克,被父亲撞见,父亲不让他玩扑克,理由是,扑克既可以是娱乐工具,也可以是赌博工具。
然而,玩扑克的吸引力确实很大,他就背着父亲与小朋友继续玩扑克,有一天,他与小朋友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玩扑克,结果父亲恰巧路过,父亲做了个要打他的手势,他们立即作鸟兽散。
从此以后,他对扑克再也没有兴趣,以至于现在只要玩扑克,就感觉头昏脑胀。
这个孩子的母亲,三十多岁时患有神经性耳聋,由于经常出现高频耳鸣,心情特别烦躁,稍不顺心,就会在家里大发雷霆,其对象,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丈夫,对孩子发脾气,主要是孩子违背了她的要求,对丈夫发脾气,主要是家庭琐事。
这个母亲虽然很善良,也很爱孩子,但这个孩子,还是经常处于母亲可能发脾气的恐惧中。
这个孩子成家后,也经常因家庭琐事对妻子发脾气,比如,妻子把掉在桌子上的菜,用手拿着放到碗里,或者把袜子和内衣混在一起洗等。
从这个案例至少可以发现,父母的以下人格品质,一是严谨,讲卫生需要严谨,达到洁癖的程度,就是苛刻;二是谨慎,谨慎并非低劣品质,为防止孩子染上赌博恶习,禁止玩扑克,是过分谨慎,谨慎一旦过分,就会谨小慎微,就可能胆怯;三是冲动,母亲经常发脾气,就是冲动。
显然,想了解自己人格,对孩子的传递路径,探究自己的成长经历,是最好方法。
其实,每个人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从出生到独立生活前,父母经常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父母的这些告知,就是对孩子提出要求。
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都有要求,对他人也有要求,家庭生活中,父亲或母亲在要求自己的同时,也会对对方提出要求,只不过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要求,可能比对对方的要求高,也可能比对对方的要求低。
既然父母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要求,对自己的孩子当然也有要求,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考察,大致可划分为:从要求的内容看,有技术性要求和规范性要求。从要求的表达形式看,有有声的要求和无声的要求。从要求的对象看,有对自己的要求和对他人的要求。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对要求,做出不同的划分。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通常认为都是正确的,家庭中的其他人,即使认为该要求可能存在错误,为了维护提出要求者的权威,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表达不同意见。
家庭成员以外的人,通常不了解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除非父母让外人知道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外人知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会质疑其要求的正确性,能够质疑父母要求正确性的外人,通常是几个“铁哥们”,他们在表达意见时,也会适可而止。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之前,不会质疑父母要求的正确性,只有当其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后,才可能提出质疑,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现象,很多时候,就是因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要求存在冲突。
每个成年都人都知道,父母曾经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并不一定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因为父母提出的要求,都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做出的判断。
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甚至是完全背离的判断,即使对同一事物做出大致相同的判断,也很少是完全相同的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距。
对于父母来说,给孩子提出的要求,一般会让孩子严格遵守和执行,很少有父母能容忍,孩子不执行自己要求的情形,除非父母认识到,对孩子的要求,存在瑕疵或错误,但这种情形非常少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