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的猪叫啥?
避讳,皇帝,明朝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的猪叫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避讳始于何时已经无考,但从秦始皇开始,避帝讳就是非常明确的、必须的!为了避秦始皇的名讳政,秦代的政月被改为了正月;为了避汉高祖的名讳邦,汉代的相邦被改为了相国……
所谓避帝讳,简单说就是皇帝名字中出现的字,其他人不能用。比如清世宗胤禛,在即位之后,其兄弟名字中的胤字全部被改为了允字。当然,也可以不改名,但必须缺笔。比如清高宗弘曆即位之后就没有让弘字辈的亲兄弟、叔伯兄弟们改名,但他们在书写自己名字中的弘字时,最后的一点必须省略,以示与皇帝名讳中的弘字有所区别,此即所谓“缺笔避讳”。可少了一点的弘字还是原来的那个弘字吗?与改成其他字又有多大区别呢?
▲和恭亲王弘晝的弘字少了最后一点
再就是,皇帝的名讳到底要不是全部避的问题,这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皇帝也是有差异的。以唐代为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就明确规定:世民二字分开用时不需要避帝讳,只有世民二字合用时才需要避帝讳。所以,贞观年间,李世(徐懋功)依然还叫李世,并没有改名。可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规矩就变了:“我爹名讳中的字你们怎么能用呢?”自此,世和民分开用时也必须避帝讳了。于是,李世成了李、民部成了户部……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一文中的“观人风者”,也同样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讳,所谓“人风”即民风也。
▲唐·英国公李——原名徐懋功、李世
当然,避帝讳并不是什么“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东西,它仅仅只是一项制度而已。既然是制度,只要皇帝愿意,它就可以改变!比如清代的怡贤亲王胤祥,在其死后,清世宗胤禛就明确表示:怡亲王不需要避帝讳,此后凡书写怡亲王名讳时仍用胤字,但其他人依旧需要避帝讳。
▲“常务副皇帝”——清·怡贤亲王胤祥
至于姓氏,从秦始皇开始,避帝讳就从来不包括姓氏!原因很简单,历朝历代的宗室最大的“资本”就是与皇帝同宗、同姓,如果连姓氏都需要避帝讳,那历朝历代的宗室岂不是都得改姓?所以,姓氏是不需要避帝讳的。如果您祖上的姓氏与皇帝相同,即便不是同宗,也不需要避帝讳。但如果原本与皇帝不同姓,想要改成与皇帝一样的姓氏肯定是不行的!除非被皇帝“赐国姓”。比如唐代的徐懋功,被唐高祖李渊赐了李姓并更名李世。再如南明时期的郑森,被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了朱姓并更名朱成功。所谓“郑成功”,其实是一个非常“不伦不类”的名字,完全是清王朝搞出来的。在被“赐国姓”之前,“郑成功”叫做郑森;在被“赐国姓”之后,他叫做朱成功!从来也没有叫过“郑成功”……
▲南明·“国姓爷”朱成功(郑成功)
因此,在明代朱姓是不需要避帝讳的,姓朱的人自然不需要改姓。至于同音不同字,也要具体来看,有的朝代需要避、有的朝代不需要,比如清世宗胤禛,他即位之后就有大臣上书请示:自己名字中有一个字最胤禛的禛字同音,要不要避讳?清世宗明确回复:同音而已、又不是同一个字,不需要!
▲清世宗胤禛
可架不住有介意的呀!比如著名的“大将军”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他就特别介意这个,甚至还曾经下旨给猪“改名”为豕,并且不允许民间宰杀、食用猪肉!可没多久,反对之声就起来了,杨廷和甚至还搬出了皇帝祭祀祖先的“太牢”来作为反对的理由。所谓“太牢”者,牛、羊、猪三牲也,不让杀猪,以后拿什么来祭祀你的老祖宗?最后,因为反对声太大,明武宗也只得被迫取消了这项规定。为了挽回点儿面子,明武宗最后明确表示:外面的我就不管了,但内批仍然必须用豕字代替猪字……
▲明武宗朱厚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姓氏一般是不需要避帝讳的,明代也是一样,甚至皇帝还可以给异姓大臣赐“国姓”——朱。连朱字都不需要避帝讳,就更别说是同音不同字了。所谓猪改豕,不过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任性胡闹”罢了,最后还迫于反对之声太大而取消了……所以,除了正德年间比较短的一段时期,明代民间的猪依然还叫猪!当然,您非要叫它豕也没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叫八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叫皇亲国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叫 那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眼狼野猪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