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没有一个人始终是你的牵挂?
的人,我的,父母有没有一个人始终是你的牵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不管多久,物是人非,山长水阔,那人依然是你心中永远的牵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情,友情,爱情,总有一份情愫记挂心头。当一个人的影子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让你茶不思,饭不想,容颜憔悴,那就是你此生最刻骨铭心的牵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浓浓的师生情
牵挂是人生眷眷的真情,是生活岁月的深深旳沉淀,像一双温情脉脉的大手,你惦记着我,我牵挂着你,因为牵挂的情意太浓厚的缘故吧,所以我们将牵挂的这条绳子紧紧地系在一起,成为心中不可退却的永恒的思念。
我读书中爱教过我的老师,我教书四十一年,虽已光荣退休,但我的心依然在学校,在讲台上,闲瑕时心中就像一部电视剧,不由得浮现出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许多精彩故事,这些故事成为我对学生的回忆和无尽的牵挂,这种牵挂像海水的波澜在我心中激荡和徜徉着。
我爱心爱的教学工作,我爱我的学生,学生也爱着自己的老师,我深感教书育人,就是要用知识净化学生灵魂,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让他们心中充满快乐,让他们心中充满美梦。我教语文课,注重学生做人,让学生学会作文,达到人文结合,我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还每周写范文,在班上创办了《小学生作文荟萃》,成立编委会,让学生的作文都能得以上刊,达到全班同学学习和交流的目的。推荐学生参加省地县级作文竞赛,并多次获奖,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迸发出酷爱写作的激情。学生能用真切的事实写作文,与老师交流,让老师从中有新的发现,让老师有的放矢的做好育人工作。
班级学生构成复杂,有学困生,有单亲生,有留守儿童,还有孤儿,他们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都需要老师因人因事而施教。老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他们就会更亲近老师,就会向老师倾吐真情。
A有个男生是单亲,他在作文中写到:有一次他有病父亲陪他住院,当他病醒过来时,发现同病床的孩子都有爸妈陪伴,唯有自己只有爸爸,他心里顿时抑制不住溢出的泪水,爸爸似乎也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安慰了他,但无妈的苦水却一直积压在他心底深处。
B有个女生也是单亲,暑假在家因点小事服毒,由于去医院抢救及时,让她生命安全,她写了《我差点与长辞》的作文,她说那是我一时糊涂,我还有我的同学,我还有我的老师,我还有理想的美梦,我怎么能做出这种残害生命的傻事呢?
C我班有个孤儿学生,姐妹自小离父母,由姐姐经管他与二姐的上学,老师学生尽力帮助他,让他从集体中得到大爱的温暖,老师还多次去家访,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要报答爱心人士的关怀,报答党的养育之恩。有一次中午放学,姐姐教
幼儿园忙没回家,他步行背书包去幼儿园,我知道后就用电动车将他送到幼儿园门口,我才回家去。他勤奋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路恩》荣获二等奖,我也受到指导老师奖。当年他还受到县少工委优秀少先队员奖。他学习成绩优秀,今秋就要读初中了。
我任教四十一年,一直当班主任,站立讲台,坚持教书育人,如今虽已退休,但心中依然荡存着与学生度过的漫长岁月,思念起岁月中留下的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亊已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牵挂着真诚的爱心,牵挂着浓浓的师生情,让牵挂永远铭记心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牵挂的是我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其次是生活艰难的亲朋好友,我总想让他们生活无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安家防城港,每个都有牵挂的人,我也不例外,我最最牵挂的人是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对我们家付出可太多太多,随着父母年龄增大,而做为子女的我,与父母相隔千里,一年才见一次,每每看到别的老人时,我心里总是会出现愧疚感。希望通过努力早日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尽孝道。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农村,家里条件不算坏,当然也谈不上好。出生时是八十年代,当时大家都住的窑洞,论条件谁家也不比谁家好。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但是大多数时候活的很快乐。为啥大多数时候那?因为总有不如意的地方。
由于祖上搬家的原因,我们一家人是从五公里外的村子搬迁至我出生的老家居住,这是长大点的时候才知道的。所以虽然从祖上到我父亲这辈,已经过了几代人,但是在那个年代,村里有一些人依然欺负我们这个外来户。我们村10个小组,500多户,我们组人多些60多户,一个村就我们一户人姓史,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小时候我和弟弟出去玩老是被别的孩子欺负,完了别的孩子家长还要找上门来,这时父母只能当面给人道歉,有些家长觉得不解气,不走,没办法时父母就狠下心打我和弟弟。当外人走后,父母又心疼的安慰我们,让我们尽量不要和他们一起玩,不要打架。那时理解不了父母说话的用意,甚至有次当着父母面说我为啥姓史,和村里人不同姓,为啥他们打我行,我不能打他们,诸如此类的话。其实长大后明白,当时父母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因为我们受的是小委屈,他们承担的更多,那时候村里分地老是把收成最差的地分给我们,干活总把不好干的给父亲。父亲是个实在人,从不计较,也因为这点,父亲一生吃了不苦,受了不少累,记得有一年天气干旱,村里人排队去灌溉麦地。父亲想着等排在前面的人先灌溉,到挨到我们地头了再过去。一天后排到我们家了,我父亲就把水渠的水改道灌溉我家麦地。结果父亲有事一走开,下游的同村人就把水改到他家地里,等父亲看到后理论,他还强词夺理父亲吵架。因为他们家族大,就叫了他们家几个兄弟来帮着吵架,差点打起来,后来多亏我母亲及时制止,把我父亲喊回家避免了打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