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有没有道理?
孩子,父亲,自己的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有没有道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有没有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前三十看父敬子,通俗的说法是大家对儿子的尊敬,主要看的父亲的影响和脸面;后三十年看子敬父,通俗的说法是大家对父亲的尊重,主要看的是儿子的影响和脸面。
这句话很有哲理,在民间传说已久。我认为,既然在民间传说已久,自有传说已久的道理。
儿女生下来后,家庭教育很重要,特别是父母对儿子的影响更重要!
俗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建议各位网友也悟上一悟 ……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30年前看父敬子\",是指孩子小时候,他的父亲正处于人生的顶峰期。他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父亲的地位高,孩子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程度就高。反之,父亲的社会地位低,孩子就不会受到人的尊重。\"30年后看子敬父\"是指30年后,父亲年老了,社会的影响力小了。这个时候他的孩子长大了,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孩子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直接影响着父亲的名声。孩子对社会做的贡献大,受到的尊重就多。同样,爱屋及乌,人们看他一样看待他的父亲,那么,他的父亲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里面这一句俗话,确实也是农村里面的现实写照。
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理解这句话,可能我们的理解也不符合大家所期望的真正的解读含义
但是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还是来解读一下,毕竟农村里面这种俗话在我们这边也是一种亲身经历
前30年看父敬子。
这个其实说的就是从孩子出生到他30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对孩子的照顾生养以及帮助,这个其实就道出了农村里面一种传统的思想和做法。
因为我们国情的实际和外国的是不同的,比如说美国的孩子长到18岁就已经要求他离家出走。或者自己支付起生活的各项费用。
但是农村里面并不是这样子的,在农村里面基本上养孩子还要帮孩子养孩子。
这种情况呢,为什么会说成养孩子还要帮孩子养孩子?
其实在农村里面就是三代的关系,因为父亲呢,养大了这个自己的儿子,那么针对于这种情况,孩子到了二十几岁也成家立业的时候,生了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这个时候自己的年纪还不是很老,那当然要去帮忙照看自己的孙子了。
这也说明中国的父子关系其实是维持比较长久的,并不像外国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形成了平等或者同等的关系。
后30年看子敬父
其实后30年,有的可能没有30年,后30年说的就是对于老人的赡养,老人的养老情况基本上都是由其子女负责起来的。
所以才会有这么一个说法,后30年看子敬父。因为在我们中国当代社会之中,目前还没有出现的那么严重,说自己养老或者养老院养老,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里面,基本上养老的都是子女的事情。
所以父亲生养孩子,那么孩子就给予父亲的养老和赡养。
这个其实可以解释成养儿防老这一个说法。
大概的含义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农村里面的一种人生的立场和生老病死的一个状况和过程。
因为在我们农村里面,大多数的情况都是这种情况,自己生养的孩子,然后抚养他长大,看着他成家立业到自己老了,没办法劳动的时候,就需要孩子给自己养老赡养。
知恩图报。
总的一句解释这个问题,它是要求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知恩图报,特别是对于养老这一方面,比如说自己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抚养长大,那么在年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老人养老和送终。
说明就是人们不能够忘恩负义,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将这古老的文化和习俗传承流转下去。
这个才是我们中国所谓的家风。和传统的习俗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前一个“敬”,改为“养”或“教”较好。三十年前教养好了儿女,三十年后,自然就有孝顺的儿女。现在一些人,受洋文化的影响,怀疑起来了“养儿防老”,也可以说对亲生儿女起了疑心,担心老无所依,不知这些人,对儿女的教养如何,进行过思考否?也就是反思过自己是如何教养儿女的。如一味怀疑“养儿防老”的传统,一味责怪儿女是白眼狼,而不反思自己对儿女身教怎么样,言教又如何?如自己是个糊涂蛋,又怎能养出好儿女呢?源浊怎求流洁啊!
所以说:三十年前看父教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是有道理的。
祸福无门惟己招,
善恶相因皆有报。
言传身教育佳儿,
积谷防饥儿防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