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壁虎好像无毒,为什么和蜈蚣、蝎子、毒蛇、蟾蜍一起合称五毒?
壁虎,守宫,尿液壁虎好像无毒,为什么和蜈蚣、蝎子、毒蛇、蟾蜍一起合称五毒?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壁虎好像无毒,为什么和蜈蚣、蝎子、毒蛇、蟾蜍一起合称五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疑惑的是:“五毒不是蜈蚣、蝎子、毒蛇、蟾蜍和蜘蛛吗?怎么会是壁虎呢?”
说蜘蛛是五毒之一的,都是受武侠小说影响,现实是,壁虎才是五毒之一。
据说,评定五毒的时候,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可以入药,其他四种,包括壁虎都是可以入药的,但极少听到有蜘蛛可以入药的。
豹纹守宫
壁虎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它的毒性。
古人说:壁虎是有毒的,而且是剧毒,尤其是壁虎尿。碰到眼睛,眼瞎;滴到耳朵,耳聋;接触皮肤,直接溃烂;爬过的食物,吃了就中毒死亡。
现代人出来“辟谣”:
“我小时候经常抓壁虎,还拿在手里玩过,我怎么好好的呢?”
“我们村里有人生吞壁虎,吃壁虎干,说是对身体好,现在结婚生子,好像也没问题。”
但也有人说:“壁虎虽然没有毒死人,但有人吃了壁虎碰过的食物,上吐下泻。”
肥尾守宫(双头守宫,断尾很像另一个头)
什么是壁虎?为什么叫守宫?
壁虎,是蜥蜴目第二大科动物,大约有1500种。
比较常见到的壁虎是中国壁虎和多疣壁虎,体型均不大,五六厘米的样子。
壁虎家族里同样有迷你型的和巨人型的,2006年才发现的侏儒壁虎只有指甲盖这么大,而大壁虎可以长到60厘米。
壁虎也是宠物界的宠儿,豹纹守宫和肥尾守宫是最受欢迎的两种。
壁虎有很多外号,四脚蛇、爬墙虎、檐蛇、檐龙、天龙,也叫守宫。
守宫砂
其他外号还好理解,守宫出自何处呢?
事实上,壁虎、守宫和守宫砂之间是有渊源的。
看过武侠小说的,都知道,古代用守宫砂来验证女子的贞洁。
制作守宫砂的原材料就是壁虎,制作过程,古书均有记载:
选取暗青色的壁虎,然后养起来,用朱砂喂食三年,等壁虎全身变红后,将其晒干然后捣成粉末,点在女子肢体上,颜色不会消退,除非洞房花烛之后。
从现代科学来说,“守宫砂验证贞洁”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但古时候对此深信不疑,至此,壁虎就有了守宫的名号。
倒挂天花板
壁虎最大的技能就是,可以满墙爬,无论是天花板还是光滑的玻璃,依旧如履平地。
奥秘就在它们的脚趾上。
研究发现,壁虎的脚趾上覆盖着数百个突起,每个突起上还有数百万根微小的毛发,这些毛发能和玻璃(天花板)完美贴合产生分子引力,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也被称作范德华力。
一个脚趾就相当于一个粘钩,壁虎能身体牢牢黏在物体上,不掉。而且这种粘性是单向的,只要稍加变动,壁虎脚趾的粘性就会消失。
粘性收放自如,就是壁虎既能“挂在”天花板上,又能以非常快的速度逃跑的原因。
轻功水上漂
壁虎有一绝学,能在水上行走不沉。
为了研究其原理,科学家们拍下了壁虎“水上漂”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它有很多技能让自己不沉:
首先,在水中行走时,壁虎速度很快,可达1m/s,而且非常讲究技巧,会用腿用力拍打水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水表面本身的张力,还有壁虎防水的皮肤,让壁虎练成了“轻功水上漂”。
断尾求生
壁虎断尾求生,被称为“自割”行为。
抓过壁虎的人,都深有体会。为了逃跑,壁虎舍车保帅。尾巴断开后,神经还没有完全死亡,还会继续摆动,这样会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壁虎趁机逃跑。
断尾后的壁虎,尾部是可以再生的。
壁虎的尾巴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储备,含有大量脂肪和水分,断尾后,尾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生。
生长阶段的尾巴,又短又宽,有时很容易被认为是壁虎的另一个头,就像肥尾守宫,就有“双头守宫”的称号,也因此备受欢迎。
那壁虎真的有毒吗?
总的来说,壁虎是没有致命毒素的。
但它会携带细菌和病毒,体内会有寄生虫,误食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壁虎是有牙齿的,而且三四个月就会更换一次。
因此接触壁虎,或者被咬了,需要洗手,注意卫生。
至于为什么至今都说壁虎有毒,一方面是因为过去科学不发达,对壁虎心生恐惧;另一方面是因为壁虎体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作祟。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壁虎真的有毒,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养壁虎了,也不会有人把它当做汽车“庇护”的吉祥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壁虎也是五毒之一!
根据古人记载,壁虎的尿液含有剧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沾到人的身上还会引起皮肤溃烂,就是吃了被壁虎碰过的东西都有可能中毒身亡。不止如此,据说古人用于甄别女人是否是处子之身的“守宫砂”也因它们而来。
那么,这些传闻都是真的吗?
守宫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到过壁虎,它们属于蜥蜴的一种,有的地方也叫它们蝎虎、巴壁虎或是四脚蛇,它们在古代时还有一个比较拉风点的名字,叫做“守宫”。
为什么叫这么一个名字呢?大概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说法,来自于晋朝张华在《博物志》中的记载。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种方法,是将壁虎捉住之后,不让它们吃别的东西,而专门喂它们吃朱砂,这样持续几天后,壁虎就会逐渐的变成朱砂的颜色、全身通红。这个时候,人们将壁虎杀死、晒干、磨碎,然后将粉末沾水点在女人的四肢上,以此方法来鉴别女人有没有失去贞操或是有不检点的行为,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在古装剧中常常听说的“守宫砂”的来历。
关于“守宫”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古代,人们常常在皇宫里发现壁虎的存在,而且,它们经常是在人们熟睡的夜晚出来“巡逻”,经历得多了,就有人传说壁虎其实是专门留在那里守护皇宫的,所以称其为“守宫”,后来这个名字传开来后,即使是民间宅子中出现,人们也习惯性的称之为“守宫”,这其中的“宫”,也就由原来的专指皇宫变成了泛指建筑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