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生育率下降到1%,是我们普通人不愿意生的问题吗?
孩子,生育率,自己的生育率下降到1%,是我们普通人不愿意生的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年轻人恋爱结婚成本太高了吗#
高赞的答案中似乎都暗含了一个潜台词就是“生的起自然就会生”或者“女权完善就会生”,但这粗暴到马克思估计都会捏鼻子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解读实在太想当然,欧洲占据高端产业链可以全球超剥削+福利国家搭配下生育率一样不怎么样,女权最好的北欧国家也在世代更替率前后徘徊。
英国生育率一路掉到1.6左右,近期的回升主要来自移民后代,即便如此也没到2。
痛苦的经济和女权情况当然会降低生育率,但是这属于“火上浇油”而不是这把火本身。类似的还有房子越小孩子越少,没错,这也是正相关的,但住大房子也不能让生育率达到2.1,又有福利社会和最好的女权和非常不错的人均居住面积的生育典范瑞典生育率也不到2(移民亦有贡献,嘻嘻)。
瑞典几乎是人类社会能做到的极限了,但也就这样了。
实际上生育率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或者政治问题,而是一个人类的原罪。
(马克思:这事儿不归我管。)
理查德道金斯博士在《最伟大的表演》里形象的举了一个例子:最早的遗传物质为了保护自己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蛋白质膜,这个蛋白质膜为它遮风避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抛弃它求生。
后来这个蛋白质膜越来越复杂,有了各种结构,变成了单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对称动物,后口动物,鱼,爬行动物,合弓纲类哺乳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看到这里大家发现问题了,我们并不是我们的基因,我们是保护基因的那个蛋白质膜,无论我们多么复杂,都是如此。
所以多伦多大学的基恩.斯坦诺维奇教授在《机器人叛乱》里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疑问:一个机器人为主人设定的任务服务,但突然有一天,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机器人(非常合理的)发展出了智能,与此同时非常意外的,它意识到了自己的利益和主人的利益并不完全重叠,它要不要叛乱?
摆在六百万年(甚至更早)前的某一头大猿就陷入了这个困惑,它有性需求,但是这次它不想把仅有的食物分给那个美女,怎么办?它远远的记住了美女的样子,回到自己的树上,拿自己的右手和脑海中的样子替代了真实的美女。
这是演化的一个伟大分叉,它为了自己这个蛋白质膜的个体延续欺骗了自己的主人——基因。
每个它的后代使用避孕套的时候,都应该记住自己的这个祖先。
现在我们把主角换成另一头女性裸猿,她出生在20世纪末,比起使用避孕套让她少了七八个兄弟姐妹最终让她可以有钱读大学和买kindle的父母,她决定更进一步。
她知道自己会得抑郁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祖先和尼安德特人杂交,也知道自己发胖是因为在无数万年前自己的祖先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爱吃高热量食物的祖先亲戚留下的后代更少,因为这些祖先亲戚大多数都挂了。所以她很不幸属于一个多数派,于是她对抗自己的基因,为了不得三高和糖尿病,她选择了地中海饮食和健身——她的祖先没有这个困惑,因为当时的人均寿命一般被认为不足30。
面对孩子,她有类似的选择,按理说随便干点什么也不至于饿死了,但是她希望更好,希望自己能看遍世界的风景,希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和可以早起看到太阳升起的落地窗。
那么她会在升职和生育中如何选择?这甚至不是女权的问题,就算男女彻底平等,生育依旧会拖累精力和经济,并且制造妊娠纹和干瘪下垂的乳房。
所以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属于蛋白质膜的需求而不是基因的命令就会占据越来越主导的地位,她只会遵从那些需求和命令重叠的部分,比如保持性吸引力。
但是注意,她要的是赞美,优越感,爱情而不是基因希望她通过这些导向的生育。
所以根据数据,分析收入、人均GDP、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生育率正相关,采取避孕措施的人口比例和生育率负相关。在该作者机智的加入了收入的代理变量之后,女性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变小了,但仍然是显著的,这显著显然足以让瑞典做到极限依旧无法达到世代更替,人口缓慢萎缩。
如果这个女性想的更多一点,同理心强一点,觉得自己这么苦了,觉得为什么还要孩子受苦?觉得自己不一定能给孩子幸福?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孩子?
残酷的基因是不会“介意”下一个蛋白质膜是否痛苦的,它“介意”的是会不会多生产一些蛋白质膜里的基因,但是敲黑板,蛋白质膜之间却是会互相同情,哪怕社会化也是演化出来更适合繁衍的模式。
哎呀,翻车了。
这就是一场愈演愈烈的机器人叛乱,只要人类社会还在发展,只要大家脑子里的东西逐渐变多,主角就越来越会是那个蛋白质膜,那个大猿,而不是基因。
瑞典就是如此。
所以人类手拉手走向灭亡的结局大概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们的社会最终因为矛盾激化变成第四次世界大战要靠木棍和石块打的地步,一切从头开始,直到下一个节点。
也许这就是大过滤器?
当然,我说这些的目的不是说要搞莎莉雅法,肉体寿命越长的生物生产间隔越长,胎数越少,鲸鱼和大象莫不如是。
按照寿命越长生育越少的模式推演,当生育率极低的时候,寿命应该变得极长才是,如果未来是蛋白质膜而不是基因的社会,那么人类真正应该追求的是有质量的生活和更长的寿命,而不是制造更多迭代的遗传物质。
那之后才是经济的问题:人类到底是怎么毁灭的……
(马克思:OK!这部分归我!)
希望每一个蛋白质膜都能战胜自己的主人,希望无产阶级战胜资本家。
加油!
ps:好像很多朋友对我说的“手牵手一起走向灭亡”很不理解,但其实我在后面解释了,我认为的灭亡更多是所谓“基因霸权”或者“生育的人类”的灭亡,我认为高质量的,长寿的生活可能会逐渐替代早死的迭代。
当然,我不否认流水线生产人类的可行性,但是这有严重的技术难题和伦理问题,就算突破也要面临昂贵的成本问题,这会导致这个时间线拉的非常长,远高于于续命技术的突破。比如二甲双胍都人临床了,猴子都能拿脑电波控制机器手了,叶克膜都背包化了,我姥姥都用上3d打印股骨头了,第一个人造子宫羊还在实验室里。
在能选择极长寿命时,蛋白质膜不会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毕竟这才是我说的未来是蛋白质膜而不是基因的社会的内在含义。
ps2:基因是没有目的的,所以我在文中加了双引号,只是突变成喜欢保持性吸引力的人类更容易留下后代所以这样的基因得以扩散,你是不会感受到什么脑海里的命令,但一切都是循序善诱。
当一个人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有更多的知识得以武装自己的时候,这个链条就会被打断,这才是我要说的,并不是杠精理解的你精神分裂脑子里有个声音天天命令你,我没有这个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