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出生率再创新低,为何会这样?未来这个趋势可以逆转吗?
孩子,出生率,现在出生率再创新低,为何会这样?未来这个趋势可以逆转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出生率再创新低,为何会这样?未来这个趋势可以逆转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十四亿人了,低点低点没关糸,不生就不生呗,生了的你们也别多嘴,生与不生,反正生活都有压力,不生的你只能快活一时,但却残缺一世,生了的总能心安踏实,最终感受到家庭幸福,孰是孰非,孰大孰小,你们自己品,总之天道彰彰,顺其自然,做人还是不能违背常轮的,现在出生率低,结婚率也肯定低,说明这社会已经病了,而且病的不轻,财富,房子,教育,医疗,还有天价彩礼,出轨离婚率高等等等等,让人们,特别是适龄年轻人对婚姻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抗拒,想好好谈一场恋爱都不行,唉,有病得好好治了,不能再这样压力如山了,如此才能逐步恢复正轨正道,人间和谐昌盛,大家说是不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不起养不起。生出来丢了工,养起来丧了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很难逆转。出生率低是每一个国家经济达到一定标准后的通病,还没有那个国家改善。生产力低的时候15岁左右就可以劳动赚钱了。现在是出生就奶粉幼儿园补课,大学结婚买房,孩子由资本变成负债。
解决办法就是全民福利。医疗养老读书买房都不花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现在年轻人的观念已经与过去不一样了。老祖宗留下的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行不通了。儿子、孙子一大群老了未必能受到很好的照顾。
其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他们望而却步。房贷、车贷,老人养老,哪里都需要钱,哪里还有财力要孩子。
其三,生容易,培育难。现在一个孩子的培养成本远远高于从前。原先的孩子吃母乳,辅食就家常饭。没有奶粉,没有尿不湿,没有游泳馆,没有早教班……现在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钱堆起来的。这只是财力,精力更是付出大项。孩子礼拜天要学才艺,寒暑假要旅游长见识,家庭作业要辅导 ,每一项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年青人本身工作强度就大,哪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
第四,现在年青人的自我意识强了,不再和老一代人那样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有更多自由空间。旅游、健身、会友,想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何乐而不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小学开始,我们就从科学课、思想品德课中接触「计划生育」政策。有专家研究表示中国的资源载荷是7亿人,于是鼓吹晚婚晚育,“25岁以后结婚,100年内就能少一代人”。当时国外专家也纷纷夸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好,延缓了世界人口负担。如今曙光就在前方,出生率开始下降,大家都有了晚婚晚育的意识,怎么突然就变调?
作为一个好公民,小雅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高中的时候,和同学偶然聊到一个话题,“在你的计划里,几岁结婚最理想”,小雅的答案是26。
这个看似随意的答案来自潜意识的周密计算。26岁心智大体成熟,事业的发展趋向稳定,这时将重心转移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情绪体验。这一观念在后来持续深化,第一,以的个人生长发育周期为参数,25、26岁的形貌发展到最高峰,同时30来岁的男性事业态势显形。
——那潜意识为什么会这么推算呢?也许离不开教育潜移默化的力量。
2015年左右,出台「单独二孩」政策,虽然小雅的政治敏感度不高,意识不到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向。但2020年,小雅萌发出早结婚早生娃的想法,再次紧跟政策步伐,但这次是激素的调控,激素一退潮,理性告诉小雅,“牺牲太多了,我根本不想当妈”。
——那显意识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也许离不开舆论的影响。
作为首批00后,在接受正统教育的时候,国家喊我“为了国家,生少点晚”;在接收传媒文化的时候,舆论喊我“为了自己,不要生”。
这意味着娶了我的男性,很可能就是他们家最后一代了。问题来了,可我的行为动力是时代的产物,这意味着像我这样的女性并不在少数。要想不绝后,男人们可能要等下一批了。
自1953年起,00年男女出生比例失衡再达高峰。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婚姻挤压。
如今首批00后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生产的新鲜血液,这个阶段我们是备受关注的。婚姻挤压,时代文化都让这个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就个人看法,参考中国国情,这暂时还不算是特别严峻的社会问题,舆论的艺术加工有夸大了的成分。国家和政府早意识早防范是好的,但无需太匆匆,不妨从教育方面着手。对于三观已经已经定性的90、00后,宣传力度越大,越是容易造成反对声泛滥。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和舆论同时作用于新一代少年的思想行为。
上一篇:寺库是不是要倒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