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是否可以说“解药也是毒药”呢,为什么?
也就,阴阳,是一种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是否可以说“解药也是毒药”呢,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是否可以说“解药也是毒药”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此句出自明代医家刘纯(1363-1489)所著《药治通法补遗》。西医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应该是明末清初,当时主要是传教士带来的一些粗浅的生理解剖学知识,西医的临床治疗还远远落后于中医,只有部分疾病的治疗可能优于中医,比如康熙皇帝就因为疟疾而曾经服用金鸡纳霜治疗。而西医真正规模性地影响中国是十九世纪以后。所以从年代上来说,“是药三分毒”一句是针对中药而言。文中说“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意思是说只要是药物,本身都是有毒的,开胃药除外,因为开胃药本来就是用来排毒的。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大的方向无外乎阴阳平衡,阴阳学说是为总论。当阴阳平衡的天平出现倾斜后,也就意味着疾病的逐步来临,于是用各种方法来纠正这种偏颇,其中就包含有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是放在其他方法之后或者是已成疾者,所以也就有了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的说法。药物毕竟是用来纠正偏颇的,当偏颇得到了矫正,也就意味着疾病的向愈,渐次停药是必然的,后期,辅以饮食、生活习性的调养,以保持阴阳的平衡。我们平日理解的毒,大多是一种狭义的毒,这种毒在中药的性味归经中亦有注明,剂量用法亦较为严格,不适宜较长时间应用。在这里所说的毒其实是一种广义的毒,即药物所致的纠偏过旺,而纠偏过旺也就意味着会出现新的阴阳失衡,这种新的不平衡,长期下去,同样也会造成疾病。
到一定的年龄,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没病都要坚持服用一些非必要的药物,比如某某粉之类的,或者中年大叔的标配--保温杯中泡枸杞,都是以养生为目的。但普遍性地用药物来养生其实是一种误区,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个体的寒热温凉性质不同,跟风式、外行之间推荐式的药物养生,都不可取,而应在中医师辩证的指导下进行才是正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