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老而不为”你怎么看?
立命,不为,自己的“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老而不为”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宋“五子”之一的宋儒张子张载张横渠的“横渠四句”(冯友兰注说),便是中国人的精神了。
寻圣迹,有颗仁心,好仁恶不仁即可。
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
“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叶采解:
“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
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
继绝学,谓缵述道统;
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生死之疑既决,而鬼神之疑隨之;
“知性知天,则阴阳鬼神,皆吾分内耳。”。(北宋 张载)
人定性,鬼神都依你了。那真叫是万般的自由。
横渠之学,志异、占理、有浩气;
然好人簿命,15岁丧父,悌惜其弟成才,仕途坎坷(为王安石所克),张子38岁成学,58岁病逝。
他死后,其学及弟子归了二程。
在我看来,张子作人、治学之人品和精神,可嘉;
然其课题与事业设置得过于浩大。
以致,命力托不住,耗竭了自己。
在这一点上,他与朱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真是,叫人慨叹。
张载早逝,没过过老年。
作为老人,一要服(伏)老,二要张其精神。
让我们继承其精神替他把老年过好吧。
见仁见智,争鸣而已,昌明为要。
谢谢你的问题,也谢谢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子不为。好,我怎么看?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哎,这个人老了不可怕,可怕呢,你是啥呢?是啊,人老了。主要是智商低下,哎,人都有的都痴呆了,你还为啥呀?你什么都干不了了,说那个丢三落四的,有的严重了,出门都找不着家了,那你没说。他还为啥呀?说年轻有为,说老了吧,嗯。要是他就什么都喂不了了,他什么都做不了,唉,他哥也没或者严重隔音自理。都治理不了了,她还为啥呀?这一就知道,唉。这个青年有为哎,你尽量吧,你努力去工作,哎,干点该做的事儿,把你多做一点儿。那你就是符合说土话,说得好,那就是个闲腊肉白,吃饱了。有的儿女嫌弃老人就这么说你,你压根没有用,你就是白吃饱一点。那人老了,人人如此,人呢,因为俗话说的好哇,人过年轻舞年轻啊。哎,每一个人都得走,这一个都得走,这一步人人都得有绿下岗。烟也逃脱不了这一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都老了,还有什么为?去上学?背唐诗宋词?去赚钱?还是去搞公关?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再把子女的任务也完成了?只样的话,老年病,痴呆症,心血管病就不存在了,而是一个优秀的管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老了,到了颐养天年时间,为不为吧也都无所谓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有益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一切要顺其自然,不要强迫难为自己,毕竟到了一把年纪,好汉不提当年勇。同时还要积极弘扬中华好传统,传递正能量,切记不能为老不尊,倚老卖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油尽灯枯,你再炸也炸不出油来。
上一篇:有人说“人到中年,要做个敢于得罪别人的人。”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