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不允许子女接父母班了,年轻人就业压力有多大?
子女,父母,年轻人现在不允许子女接父母班了,年轻人就业压力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不允许子女接父母班了,年轻人就业压力有多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985年,表姐18岁高中刚毕业,就去接班到国企上班,人生一路顺风,工资待遇特别高。
30多年后的今天,职工子女已不是那么容易了。她儿子高中毕业,由于学习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又不能接班,一直在家无所事事,可把表姐急坏了。
与他儿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单位每年都会退休一部分人,新招一部分大学生,他们都是通过公开笔试、面试应聘进来的,表姐的儿子羡慕妒忌恨,下苦力打工。
不允许接父母班,意味着一部分职工子女,不好好学习,就没有美好未来。而要有一个理想的出路,就必须努力奋斗,靠自己的能力自谋职业。
是金子总会发亮的,靠自己实力找的工作,心里踏实,能出业绩。
30多年前,也就是1986年,是国企接班制度最后一批。当时规定,工人退休、退职后,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或多子女上山下乡、子女就业少的,原则上可以招收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如今改革开放,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不公平待遇被逐渐取消,这些条款已经废止,选人用人任人唯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侄女出身农村,在校刻苦学习,考上名牌大学,经常起早贪黑到图书馆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四那年,在省考中名列前茅,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被一家事业单位录取,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被父老乡亲作为教育子女的榜样。
侄女临上前一天,大哥大摆宴席,酒过三巡,他激动地说道:“以前,允许孩子接班,我女儿根本不可能在事业单位上班,因为职位都被内部退休职工子女占据了,感谢现在好政策啊!”听他这么一说,我深有体会。曾几何时,接班制度让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不能迈进城市门槛,无法进入国有企业就业。
30多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为了将来能够进入城里企业上班,吃商品粮,废寝忘食决战高考,期望改变命运。正当我寒窗苦读的时候,班里一位男同学的行为改变了我的认知和三观。他整日不思学习,长相一般,高三那年突然接班当了工人,漂亮的班花主动和他谈恋爱,同学们羡慕嫉妒恨,甚至怨声载道,感慨生不逢时或生错了家庭,一朝接班,少吃多少苦头?少奋斗多少年?
80年前的“接班”制度,解决了子女就业问题,接班之风愈演愈烈。让一部分年轻人产生一种安逸的思想。在他们的理念和意识里,认为无论学习好与不好,只要父母是个工人,自己无后顾之忧,永远不会失业。这种思想阻碍了许多年轻人的上进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
在当时,只要父母是工人,子女将来十有八九也是工人,父母在银行上班的,子女必定在储蓄所谋职,爹娘在烟草系统上班的,孩子必定是烟草公司的工人,家长是乡政府职能的工作人员,子女肯定也有在乡政府上班,父母是老师的,儿女也肯定有当老师的,爹妈是干医生的,孩子肯定会在医院工作岗位上,不管懂不懂医术。总之,无论父母干什么工作,子女肯定和他们有相同的待遇,触类旁通,作为农民的后代,将来长大肯定是农民,这也叫一种另类“接班”,只是境遇不同,生活条件相差较大。
“接班”就像“世袭”制,最大的弊端就是无论接班的子女是否适应这项工作,他们都无条件的可以接班,比如说医生的后代,有些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学过医,甚至一窍不通,但还是要在医院工作,在其位不谋其职。其他的人想要进入,简直比登天还难。
如今,“接班”这种极不公平的制度已被取消,打破了欲接班年轻人的安逸梦想,促进社会更加公正公平,尤其是农村年轻人,迎来了一个平等的竞争机遇。
自己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许多平民百姓家庭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抱怨没有用,面对残酷的现实,处在激烈的竞争中,单位用人流程逐渐正规化,一切靠自己,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鲤鱼跳龙门,实现心中理想,无悔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父母单位改制,我多庆幸自己没去读中专进父母系统啊,有得必有失,年轻人路太长,接父母班未必是好事。刚开始找工作必然不顺,毕竟多数都是普通家庭,好工作不会等着自己,努力争取机会,工作很快稳定下来,而且有这段经历沉淀自己后,即使年龄增长,也不会担心再次失业茫然不知所措。我同学铁饭碗今年辞职了三个,嫌弃养家太累赚钱太少,直接再次择业了,体制内都是普通岗位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