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清朝会怎样?
清朝,明朝,中国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清朝会怎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对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手工艺品等商品的旺盛需求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手工业发达地区诞生。旺盛的世界市场需求刺激了明朝的手工业发达地区的产品生产,并由此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出现机户雇佣机工,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生产组织已经是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标志
因此如果没有清朝,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发展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的灭亡,是中国的平民政治的发展与小农经济的基础矛盾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即使没有清朝,也会出现一个其他的王朝取代明王朝,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只是最终失败了而已。
清朝入主中原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却是至深至巨的,以至于明末的士大夫们发出了亡国亡天下之问。鱼烂河决,生灵涂炭,神州陆沉,让当时的知识界、思想界极度混乱,对秉承着传统的“华夷之辨”的传统士人形成巨大的冲击,以至于过度反省,整体上陷入了文化不自信的状态,到最后干脆将士人群体视为生命的“道统”送给了封建皇帝,只求得现实的安稳。宋朝的臣子可以和皇帝吵架,可是清朝的臣子呢?除了磕头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明朝的时候,世家大族的政治传统早已不复存在,科举制度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日益加深,以至于形成了明末东林党人。平民化的社会生活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个人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社会各个阶层对皇权的对立日益严峻。这个看起来像是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可最终却因为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中国并没有走出来西方一样的海洋经济。明末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与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力,以及皇权对社会牢固的掌控力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矛盾。
明朝中央财政为了应对各种危机,竭泽而渔,最终官逼民反。明朝皇帝为了皇权稳固,只好拼命镇压底层百姓的反抗。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的物产不足以支撑明帝国平民政治的转型需求。社会财富总量没有增加,人们却欲壑难填,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最终的结果就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明朝以农立国,这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社会稳定,因为老百姓都被禁锢在土地上,吃的不太饱,但也还说的过去。可是政治平民化的趋势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是逐渐加深的,社会思想舆论也在推波助澜,阳明心学崇尚心外无理,也是对个体力量和价值的确认。这些个人主义思潮的萌生,人性价值的回归,对明王朝的统治没有带来半点好处。由于以儒立国,以及明朝海禁的原因,明朝的官员们无心发展商业,只能从所剩不多的农业物产中贪污腐化,更加深了明朝的社会危机。
如果明朝君臣的视野放宽到远洋,参与到航海大发现,收取殖民地红利,将明朝末年萌生的个人主义思潮引导向冒险、探索及发现,明朝的统治可能还会因此走向资本主义化的君主立宪。可是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太稳定了,让人们想不到除此之外,还会有商业经济,以及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
人们在治乱兴替中打转,在王朝覆灭后反省的方向也错了,只知道一味地压制个性,束缚个性,最终成就了清朝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社会,这是与小农经济最匹配的政治制度了,整个社会得到了安稳,代价是个性的极度压抑,以及社会活力被禁锢。
很难说这是清朝统治者的行政命令,还是当时人们的主动选择,在经过了明朝末年那样的惨烈乱世之后,可能正常的思维都是力求安稳吧。中国士大夫群体像是发现了至道一样,却不知已成了别人嘴里的“暂时坐稳了奴才地位”的人。这可能与中国在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以来,就不断谋求的治世之道有关。可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驭世有术,经世却无道。中国2000多年来在政治革命方向上几乎毫无建树,就与这种制度的稳定性有关。
所以,如果没有了清朝,换成了其他朝代,可能也会差不多的结局吧。在合适的时机(平民政治的发展),中国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商品经济),一直陷入到小农经济的窠臼里,循环往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有一下几点变化
第一点:不会民族融合,成就现在的民族格局
在确立了清朝在边疆的统治力之后,清朝的民族融合不可避免地开始了。最先是八旗逐渐囊括蒙古军和汉军。后来随着天下的平定,清朝的民族融合在民间逐渐扩展。
第二点:人口要减少4.5亿
政府非常重视粮食的种植,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让这种饿死的事件更少的发生,要增加了很多防旱防涝的措施,让农民的收入更加稳定。
清朝入关时的中国人口为1.2亿左右,清朝灭亡时的人口为4亿左右。净增加2.8亿!清朝建于1636年,入关时间1644年。灭亡时间1912年。共计267年!
如果按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有人口6500万为基数计算,到1644年止,为1.2亿人口。251年间共计净增长不到5500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22万人左右!
如果按明朝每年22万增长数计算清朝人口,(22万乘以259年约等于5700万人)+原有基数1.2亿,实际总人口为1.77亿!
由此可得出结论,清朝的人口一直按明朝统治的增长数计算,要多出2.23亿人,扣除社会进步等因素,最低增加2亿人!
第三点:不会疆域整合,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同时版图要减少750万平方公里
明朝未年,中国的疆域为350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最多940万平方公里),经过清朝统治267年,交给中华民国时,国土面积为1100万平方公里,增加750万平方公里,为三分之二,还多50万平方公里!这是百度上的数据,非我揑造!
清朝的土地也变得非常多,他把东北地区的土地又重新划入了中国并且进行统治,并且解决了我国自古以来的一个难题,就是蒙古族的问题,他让蒙古族归顺了自己,无论是中原的人还是蒙古的人,都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上一篇:同是长城,密云比怀柔的攻防设施更完备!古人为何这样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