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中国首例刷单判刑案?
罪名,情节,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国首例刷单判刑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中国首例刷单判刑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支持法律判决。犯罪就要受法律判决的。支持法律秉公执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法律角度看,这类行为涉及几个罪名,构成犯罪的话,很可能面临数罪并罚。所以说,单一案例还无法成为标准。
先说说涉及到的罪名。
一是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包括很多内容,一则是刷单时涉及到这类商品,二则是刷单造成的影响,可能导致构成本罪。非法经营行为必须“情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只有非法经营行为,情节并不严重则不构成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是加重情节。
目前的问题是,除了涉及到特殊种类商品之外,单一刷单者所得一般不至于达到立案标准,但是不罚又会太纵容他们,这一条以后会怎么处理,现在还不知道。
二是虚假广告罪。这还是跟刷单者的收入和数量有关。单一刷单者的所得一般无法构成刑事罪名,也就是10万,但放纵他们,肯定也是不行的。何况,多个刷单者一同达到这个数额时,并且多个刷单者共同达到了“情节严重”,该怎么判,现在也不好说。
三是合同诈骗罪。这一条没什么说的,很多刷单者,即使是单一的,都可能构成这条罪名,并有严重情节。
四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实际上,每一个刷单者都有这个情节存在,但是还是那个问题,单一刷单者难以构成罪名,多个刷单者加在一起,构成罪名绰绰有余。怎么处理,暂时未知。
五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同样,所有刷单者都有这个情节,但又是单一和群体的问题。
六是涉及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第5、6、7、8、9、10条。这个虽然属于行政法规,但是达到一定程度,也要升格到刑责。现实中的难点,则还是以上说的那些。
此外,现实中的案例可能还涉及到逃避商检罪和单位犯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处罚规定,非常复杂。
所以,总的来看,对于刷单者的处罚,难点一大堆。
也就是,你说刷单者没什么大事吧,他涉及各种罪名一大堆,真的上纲上线判了罚了,足够凑个无期甚至死刑,但刷单有这么大罪过吗?很明显会造成量刑畸重。
但你要说放过这些刷单者,现实情况是,单一一个刷单者看似没多大危害,可是凑成一堆,他们的罪行加起来都不轻,凑个死刑都绰绰有余。真的总以违法论处,以行政处罚来解决,那很明显就是量刑畸轻了。
只能说,现在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目前相关的案例,只是表明了我们打击刷单罪行的决心,既然已经上升到刑责了,说明打击力度是不小的。但是,暂时来讲,这些结果还说明不了什么,对罪行的程度和处罚的力度定位还不够精准。
这就是现实面临的难题,只能期待相关制度尽快出台了。
最后。打击刷单,足以表明相关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获取收入的底线,是遵纪守法。现在的案例,对经营者、刷单者都是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并且也给更多普通消费者增强了信心。而最终消灭这种违法犯罪行为,那就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整治的好,不能乱了秩序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案给广大老百姓敲个警钟,生财有道,做个守法诚信的好市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并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