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没考上高中,以后有什么出路?
孩子,高中,都是孩子没考上高中,以后有什么出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绝大多数农村初中能达到30%就已经很不错了!镇中的校长就是我们村的人,我喊他老杨。老杨四十多岁就已经谢了顶,我有时开玩笑说他是天天跟文化打交道,智慧都绝顶了。老杨总是很无奈的说“哥哥你莫日白,我这天天都愁的睡不着觉!”原来县教育局每年对各初中的领导班子和校长进行考核,占权重最高的一项就是中考达线率!因为乡村中学和城里中学差距太大,所以乡村十几岁中学单独排名,单独考核。老杨说前几年还能勉强挤进全县前15名,在农村初中里还能占个前三。但是这两年不行了,主要原因是生源太少,有条件的孩子都跑到城里读书了。再就是师资太弱,尤其是英语老师,来两个三支一扶的大学生,都待不了几年,要么直接转行辞职,要么想方设法调走或是考走了。最夸张的是有的孩子四年初中(6年级在初中部读)下来换了好几次老师,有的老师甚至还没有认全自己的学生就调走了。这样的教学状态要是能提高升学率就见鬼了。据老杨说,全县十几所农村初中都大同小异,有的比我们这里还惨。
我包保的贫困户老左,他家姑娘就比较争气
,中考分数离重点高中县一中差了3分,最后被县二中重点班录取,不仅学杂费免了,如果能考进“985”高校,学校承诺给予重奖。姑娘学习非常努力,今年高二了,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30名以内,为了姑娘的未来,老左让媳妇去县城租了房子,陪同姑娘读书,照顾她的生活
。当然这在我们县城是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家长都选择了陪读,区别是有钱的买房子陪读,没钱的租房子陪读
。老左媳妇一边照顾姑娘生活,一边在附近的小超市打工。
像老左家这样举全家之力供孩子读高中、读大学的家庭很多,一般只要孩子能考上,不存在家长不让读的现象。
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农村孩子考进高中的难度越来越大
,不是孩子们不够努力,这背后牵涉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最关键的是,绝大部分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留守儿童
,到了小学也都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带着,老年人带小孩,能保证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课业辅导甚至连基本的按时作息习惯都难以做到!不是老人不想管,而是他们管不了也不会管,到了最后基本都是一部智能手机陪伴孩子绝大部分的节假日和课余时间
。我在村里走访的时候,经常看到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抱着手机围着玩农药,刷小视频,
我看见他们的眼神很热切,但那不是对知识的渴望,至少不是对学校和书本知识的渴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村“三留守关爱中心”曾经组织了几次活动
,也邀请爱心志愿者到村陪他们玩耍,带他们做游戏,还请了专业的心理专家来村进行调查摸底和一对一心理辅导,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主要是这类活动没办法做到定期开展,有些东西必须得孩子父母长期陪伴才有效果。心理专家的问卷调查显示,参与活动的30名中小学生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主要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性格极端暴躁、情绪控制差、对游戏有严重依赖性、社交恐惧症等。对于解决办法,专家开出的药方只有一条——家人陪伴,亲情陪伴。而这一点在当下的农村恰恰是最难以实现的。
二、读职高和中专
全村近两年一共有15个孩子选择了中专和职高
,比例达到28.8%。其中男孩6人,女孩9人,所选的学校基本都是师范,工校,卫校等。
贫困户老王的孙女去年读的卫校,我建议她选择了“五年一贯制”学制,这样下来五年后成绩合格的话至少可以获得一个大专文凭
,这也是国家承认的正式文凭,学的又是护理专业,出来找工作应该不太难。再就是国家对职业院校有各种优惠政策,对贫困户也有“雨露计划”这样的补贴政策,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老王有一回跟我说他去那个学校看过孙女几次,感觉那些孩子好像都不怎么喜欢学习,正常上课时间教室里都没几个人,孩子们在干啥他也不清楚,问孙女呢,孙女总是告诉她自己在实习。我安慰老王,孙女可能说的实情,职业学校本来就注重实际操作,理论学习可能会少点,让他不要太担心。
今年4月初,我去职校找一个朋友办事,她过去也是驻村扶贫的,算是战友。我就问她,职校的学风怎么样,孩子能不能学到东西
。她说的很委婉,一般高考进来的孩子基础比较扎实,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五年一贯制的孩子,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很容易放任自我,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孩子其实并不算多
。我去看了看那个孩子,毕竟是我结对帮扶的对象,可是一见到她就把我吓到了,这根本就不像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与一年前相比几乎就是两个人!怎么说呢,脸还是那张脸,但就感觉完全不是一个人了,浓妆、超短裙,单薄的身躯却硬是穿的性感装束。
我很意外,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十四五岁还只是个孩子,还是天天穿校服的年纪呀,这孩子衣着打扮也太社会化了
,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中学生。我问她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她的回答很随意,只说上课没意思,很没意思
,从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也得到了答案,孩子很失望,对未来似乎完全没有目标。我一下子心凉半截,就孩子这状态,真的能坚持五年吗?
就算混五年,又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我甚至有点后悔当初自己的建议了。
这就是选择高职高专的基本状态了,家长完全不会去管,孩子能不能学到东西自然只有自己才知道,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就只有天知道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中考结束后,选择高职高专的比例很低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配合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大政策、大方向,这就需要顶层设计了,问题太复杂。
三、跟随家人外出打工
初中毕业后直接选择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5个
,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务工地区以江浙沪和珠三角为主,武汉次之。因为年龄不够,他们目前主要是当学徒
,学习木工、理发、抹灰、油漆工等,也有几人是跟着家人在外做小生意
(早餐店、小食店、废品回收站)
村副主任老林的儿子去年中考,考了200多分。老林让他去读职高或是技校,小林说啥也不愿意再读书了,他说想跟堂哥到东北学抹灰!
堂哥在东北混了十多年,从事的一直是抹灰工,因为技术出众,为人灵活,现在是个小包工头,专门在东北地区承接建筑抹灰的活,手下有工人20多人,都是本村人。堂哥小学文化,但是现在混得很
不错,奔驰开着,过年过节回来一副大老板的范儿,所以小林也想成为堂哥那样的人,开豪车、娶大学生、当老板。
小林去东北以后拜了个同宗的伯伯当师傅,据说小林很聪明,学东西特别快,除了人懒一点,其他都很不错。因为有堂哥照顾,再加上他爹好歹是村里的干部,所以小林在工地也没吃过什么苦,相反倒是过的很快活。除了每天上工地干活,小林还跟着表哥赶各种饭局、酒局、牌局和KTV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