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微头条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谈谈创作感受?
他说,你说,头条你微头条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谈谈创作感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微头条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谈谈创作感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媒头条类话题】
谢邀。今日头条,命名响亮;而其中的微头条,更有着“短平快”的优势。我的微头条,得意的作品——大体上有五个方面分类(集中表达一名作家、记者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今日头条优质传媒领域创作者身份认证的初衷和执着):一是新闻类(例如,2020年以来抗击新冠疫情,我连续创作了数十篇《战疫情·诗传单》,为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共和国功勋礼赞);二是文学类(例如,2019年时,我对北极圈摄影家王建男-从北极到赤道-即王建男马达加斯加摄影作品巡展配九行诗,三行一节,诗影随行,深得手机摄影爱好者的喜欢);三是研究类(例如,以中法关系史和延安文艺史李又然部分展开版本和手札研究,为在校学士硕士博士提供论文参考);四是工作类(例如,建议相关展馆即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按照国务院规定县以上都要有志鉴,而落实馆藏并缜密策展);五是回忆类(例如,值此全党学习“四史”,从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退休经历⋯⋯解构经验教训,讲述以小见大,畅谈国兴家兴)。
艾青、李又然、陆地/1952
艾青、高瑛、李兰颂、沙鸥/1979
以下为我新的一则微头条,即:
#你记忆最深的童谣是什么#
【传媒民谣类话题】谢邀。我对歌唱包括童谣的羡慕劲儿,真正最早开始于北京四合院里。大门二门先后破除,四合院成为大杂院。西厢房三分之二两开间一大家人爱唱歌,那母亲领四个孩子夜半生喊“一条大河”。我随外婆居整个三开间东厢房,自然又必须犹如听大戏一般,每每被震撼得激情澎湃,更彻夜难眠。尤其彼时西直门城墙里是顺城街、城墙外是护城河,而护城河外是铁道、铁道沿线还有日寇侵华留下的被土埋了半截儿的钢筋水泥碉堡,与西直门古城墙和城门楼形成强烈对比;从西直门到阜成门一段的城墙是做煤球的煤厂,那母亲起初在煤厂劈劈柴,后来官方号召节约资源,加之古城墙的黄土和煤面的燃烧值,则要求不再做煤球而必须大力推广蜂窝煤,那母亲就蹬三轮车到各胡同里唱起新城市民谣,很有科学普及味道,至今仍在我的脑际萦绕:“蜂窝煤十二个眼,蒸完馒头蒸花卷,又熬菜来又熬汤,全家吃了喜洋洋。”这也成了我最直观的一次曲艺表演了,又是绝对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更是最直接为工农兵服务的。
弟、父亲、我/1979
姐夫、弟、母亲、我/1988
姥姥家的四合院,青砖灰瓦,夏热冬冷,蒲公英季节,身上爱过敏,总长黄水疮,痒得不得了;还有,一下雨院里就积水,看邻居家的孩子趟水玩,我也趟水玩,谁料待从城里至郊区爸姐弟住的机关大院,在翠微商场吃饭时,则发起高烧,被紧急送至儿童医院;当晚即因急性肾炎住院抢救,爸姐弟回家后,我一人住医院,又冷又黑,十分恐惧。那时候喜欢机关大院红瓦房的水泥地,在水泥地上摔泥巴——姥姥家院里的大孩子找我,说姥姥家被抄家了,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四合院里只要有邻居找来红卫兵就抄家,之后到派出所迁户口遣送原籍,一夜之间吃穿住及户籍全被剥夺。1966年9月15日,十岁的我,随姥姥被押解辽宁,先锦州,再北镇——沟帮子杨胡屯和聂屯,72岁姥姥的娘家;一次下地,我被垄沟抹斜的楂子把右鼻翼豁了。谁抄的家呢,干坏事的人从来——没有一人敢于直面犯过的错误以至于罪行,坚持以为法不责众。同四合院一家人将附近学校红卫兵找来打砸抢,好歹有童谣在:“九十八中是大杂中,学生偷蒜老师偷葱⋯⋯”
姥姥家的老房子/1963
幸福的一家/1991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微头条最得意的作品,是那些微小说和小小说。
所谓微小说,是指用微博体裁写的小说,字数在140字以内。
后现代小说主题模糊,跨文体写作,碎片化表达,让小说有了更充分的表达自由。纪实与零写作,作者几乎退出,让读者更大限度地参与,甚至作者、读者共同完成作品。
现在的人们,生活在小说中,又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言行写着小说,我认为,我用微小说和小小说捕捉下的这些原生态的碎片,足以发人深思。
请看看下面这几篇微小说,谈谈你的看法吧。
1.好学生和调皮学生
一个好学生,非常遵守纪律。
她遵守交通规则,可是在斑马线上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飞。
一个调皮学生,凡事不讲规则。
他在闯红灯时被汽车撞倒。
6.喇叭错了
小贩们买的都是次品,
以致录音总是失真。
每天早上大街小巷叫着,
“老木,馒头”,
原来她录的是
“老面,馒头”。
另一个不停地叫着,
“烂豆儿稀饭啊”,
她录的却是
“绿豆儿稀饭啊”。
还有一个叫的是
“豆花放”,
人们却知道她叫的是
“豆花饭”。
12.懵懂怪
天地之间,有一懵懂怪。
你说思想,他说“喝酒”;你说文化,他说“喝酒”;你说教育,他说“喝酒”。
13.懵懂怪续
你说你师傅比你会干活人家还教你手艺,
他说“平分”。
你说大股东不投资公司无法运转,
他说“平分”。
你说歌星挣得多又怎么了你五音不全啊,
他说“平分”。
你说作家比你会写作啊,
他说“平分”。
你说冠军出成绩了啊,
他说“平分”。
你说科学家出成果了啊,
他说“平分平分平分”。
17.积重难返
龙游浅先生患颈椎病,在住院的时候他发誓不再上网,可出院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上了网。
21.五丈原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交战,司马懿不敌。司马懿于是从怀里摸出一个手机来,发了一条微信,他朋友圈的人都赶来,把诸葛亮打败。
诸葛亮不服。
22.创新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龙游浅先生总是标新立异。他写“雪白的黑夜”,形容失眠的痛苦;他写“漆黑的白昼”,形容迷失与灾祸。
有一天,他写道“红色的叶和绿色的花”,刚写完便觉得自己太偷懒太不诚实,感到阵阵羞耻,仿佛听见大自然批评他公式化。
上一篇:茅台1935面市,囤还是不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