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红楼梦》读不下去,我觉得还好,各位觉得呢?
红楼梦,人物,小说有人说,《红楼梦》读不下去,我觉得还好,各位觉得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毕竟不是外国小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仅能读下去,而且非常喜欢读,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读一遍,至今应该有8遍左右了;
我不仅喜欢读原著,还喜欢各种红楼梦的解读--考证派、索隐派、版本学、曹学,脂批学等等,我都喜欢看。
我不仅喜欢读别人关于红楼梦的文章,自己还会写一些相关的文字(尽管目前写的很差)。
我为什么会这么痴迷红楼梦呢
1.这部书构思巧妙。前后呼应,草蛇灰线伏延千里,需要读的很细致很深入。这种例子在书中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金陵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的判词,在后文仅存的八十回本中也能找到相应线索。这给读书过程中增加了很大的乐趣,举个例子,类似于我们考试时,带着问题做阅读理解,在后文中找到答案的乐趣就在其中。
2.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从林黛玉进贾府,到刘姥姥游大观园;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到大闹学堂;从秦可卿葬礼到清虚观打醮;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宝玉挨打;咏海棠,拟菊花,中秋夜连诗;娶二姐,死三姐,王熙凤大闹,抄检大观园,晴雯屈逝,迎春香菱双双殒命。这些故事情节一个一个活灵活现的浮现在眼前。
3.人物塑造性格、心理,形象等丰富多彩,人物很有立体感。不像现在网文小说的主角都是完美人设,配角都是扁平化、脸谱化的人物
红楼梦的人物众多,据各种统计口径,均在1000人左右,就像卢沟桥的狮子一样,红楼梦的人物多的也数不清,但是每个出场或者未出场的人物,均有自己的故事特点。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鲜明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绝顶聪明,自尊自爱,多愁善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学横溢,但也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逞口舌之快,使小性。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感情丰富。
次要人物比如焦大:只出现在第7回,短短几百字的叙述,给我们带来了焦大醉骂的故事。焦大有大恩于贾府,但贾家后人仍旧欺负他,他生活随意,邋遢,无拘无束,散漫,爱喝酒。忠于贾府,为贾府的将来担忧,借着酒劲说: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3.小说情节和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关联性,联想的画面感很强
比如薛蟠请贾宝玉、柳湘莲、冯紫英吃饭。在饭桌上喝酒聊天,这个情节和现代人的酒桌文化比起来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薛蟠都可以作出一首押韵的荤段子很搞笑呢。从这段叙述中,也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笔力真的很强大,做到了雅俗共赏。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
4.小说人物的人生命运,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牵动着我的心
就像张爱玲讲的人生三大憾事,三恨红楼梦未完那样,红楼梦中那么多人物,前面作者做了那么多的铺垫,挖了那么多的坑,可是到后来只有少许人物的命运有了安排。像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探春、贾宝玉等等这些人的命运最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哪怕是死,到底是怎么死的,真是牵动着我的心,好想回到200多年前,看一看最终的人物结局。
5.小说是残本,后续故事情节让人浮想联翩,积极探索
既然是个残本,那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能激发人的探索欲望。通过书中的细节,逐渐揭开人物、故事情节的本真,是一件痛苦又快乐的事情。
6.小说对于人生感悟的探索的表述和我的世界观相契合,也可以说我能在书中读到和我的世界观一致的的内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有人读不下去很正常。因为读小说,各人都有各人的兴趣爱好。红楼梦主要描写的是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状态,通过这种生活状态,很自然的反应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和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小说还通过对封建贵族骄奢淫佚生活的描写,充分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公。
因为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基本上都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表现的,因此,在阅读起来,难免会给人带来一些琐碎枯燥的感觉。
红楼梦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书,它的语言优美,情节生动细腻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能让人感受到瑰丽雄奇的画面。
阅读这本小说,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需要神闲气静的去读,内心不能浮躁,更不可有猎奇心理。再者,读这本书,你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对于传统文化儒 释 道三家的思想有起码的了解。不然的话,你就是勉强的去读,也只能感觉好像穿行在云里雾里。不但不能感觉到阅读的快乐,也不会从中有所收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